豁达为人 睿智为人

0

    最新一期的《中篇小说选刊》到了,老公出差不在家,所以我才有机会第一个翻开它。

    第一篇是池莉的《她的城》,写的是两个武汉女人蜜姐和逢春的故事。她们都是有故事、有个性、有坚持的人,一个外向通达,一个内向倔强,做了很久的街坊,却在短时间内成了好友。

    池莉的文字功夫了得,在她的笔下,无需刻意,即将两个女人的语言、动作、境遇和心理写得活灵灵的。比这两个女主角更加打动我的,却是故事中的另外一个女人,她86岁,是小擦鞋店店长蜜姐的婆婆。

    86岁的女人能做什么?每天守在小店二楼的窗前看风景,按理来说这应该是她的主业了,她还有一个副业,便是给自己、儿媳以及小店里的员工做饭,做正宗地道的武汉菜,让吃到的人各各称赞,一天吃不到就想得慌。

    按说这也不算啥,86岁的老人也有身体硬朗的,但比身体更加硬朗的,是她的心。用儿媳的话来说:“这个女人不是人,她是神仙下凡尘”、自幼在汉口女中读的书,然后嫁到大宅门。随着时代之动荡,大宅门的房产被一再的挤占分割,所剩无几。文革中,丈夫跳楼自杀,她尚且能够顺其自然,不发疯发狂、不哭天抹泪、不自暴自弃,不觉得孤单凄惶,而是把儿子养是体体面面、潇洒豪爽的。儿子成人后因为过于豪爽,把家中所剩无几的房子借给了朋友,从此就成了朋友的,再没归还,老太太也没对此事有过任何的报怨。还是用儿媳的话来说:“几十年来是再大再小的事情,这个女人都能安静面对,就没有人看见她的惊天动地或者地覆天翻,总是事情该怎样就怎样地顺了过去,不觉得自己有天大委屈”。

  儿媳有外遇,持续七年,老太太明察秋毫,即不假装不知道,却也不说知道,连脸色都不给儿媳一分,说话依然和声顺气,不带一丝刀锋剑影的意思。儿子儿媳忙着做生意,老太太带大孙子,过程中不仅不说一句儿媳的坏话,还尽量把好事都放在儿媳身上。比如给孙子买了什么,都告诉孙子说是妈妈买的;带孙子去公园玩,说是妈妈吩咐的;孙子生日那天,儿媳与情夫借去广东进货为由在广州游山玩水,玩忘了儿子的生日,晚上却接到儿子的感谢电话,因为奶奶给孙子买了一双正宗的名牌鞋子,生日那天送给孙子,说是妈妈早就买好的,生日这天回不来,叮嘱奶奶今天送出,要孩子穿上新鞋子去上学,做全班第一个穿上真正耐克鞋的男生。情夫对儿媳体贴、温柔、执着、浪漫, 软磨硬施,什么功夫都用上了,可是七年时间里,因为这样的婆婆,儿媳始终无法把“离婚”两个字说出口。

    再后来,儿子病逝。头七刚过,老太太知道儿媳暗中的那个人,便找儿媳密谈,语气平和简单,让儿媳趁年轻再找个人家,自己会把儿媳当亲生女儿一样,热闹喜庆风光的办好婚礼,以后还可以随时随地回这个家。老太太提出两个条件与儿媳商量:一是孙子不改姓;二是不要把孙子带走,因为儿媳再嫁也是新婚,带着儿子出嫁不方便。她的用心,是大方地成全,让人人都得体面。

    在这样的婆婆面前,儿媳的心再硬,都只能化成一摊水了,怎会忍心再嫁。

    丧夫后,风光时赚下的钱财因为治病而所剩无几,儿媳的精神变得沉沦,一年多时间不出屋,只抽烟,人瘦得只剩下了骨头。八十多岁的女人不多问,却把世界看得清晰,知道如何挽救儿媳。找人把自己居住的又小又旧但临街的宅子进行了改装,多出了一个吊角阁楼,不顾自己年老腿脚的不便,将日常起居都移到了阁楼之上,然后将儿媳叫来,喜气洋洋地说:“咱们家,难不倒的,想有店铺就会有店铺。你要是愿意,做什么小生意都成。我在楼上,你在楼下,儿子每天放学回来就看见奶奶和妈妈,三个人热饭热菜一起吃。儿媳啊,我实在老了,要给你加压力了,要你和孙子都离我近呢!”

    一席话,使时年38岁的当过8年兵的的儿媳站在老人开辟出来的毛胚店铺里,恨不能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从此发挥自己的生意天分,将擦鞋店经营得有声有色,便生活恢复了光鲜的色彩。

    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让人读过神清气爽、茅塞顿开。原来可以如此平淡、如此豁达的为人,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是极品女人,而纵观身前身后,包括自己在内,却是很少有人能做得到如此极致的,总是有小烦恼,耍小心计。

    多吸收,多学习,多进步吧。随着时光的老去,沉淀下来的,必是精品而不是糟粕。

阅读(2,145)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