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姐妹闯川甘】 D2,日访水磨古镇,夜宿俄么磄的滂沱大雨中

0

    D2,2019年6月15日,离开成都,经汶川,在素“长寿之乡”美誉的水磨古镇小转;傍晚抵达位于川西北高原上的红原俄么塘景区,宿帐篷里,听着风声雨声,忍着高原反应,一夜未曾安眠

    在正式的行程开始之前,还是有必要先将我们的行程路线大概介绍一下,看图说话好了。
    从成都到兰州,中间经过的主要景区都有显示在图中。

    全部的车程加起来,大概1600公里的样子,放在地球中,不过小小的一截:

    出发第一日,我们的目标一是水磨古镇,二是红原壤口的俄么塘,行驶距离不足400公里,行驶时间却在7个小时以上,因为川路,不太好走。
    这是自古以来的共识啦,这里亦不必多言。

    

    出发时,成都正在下着小雨。
    或许是因为雨带来的凉爽,又或许是成都原本就不热,气温简直就是太舒服了,让一到夏天就热得整天喘不过气来的深圳人艳羡不已。
    酒店院子里,见到了我们的司机高师傅和领队阿岗,阿岗还带了其他客人,分别乘坐在四辆车里,先后离开了酒店。
     成都市,很塞车,车太多,车速不一,大家走起来都很吃力,走走停停了许久,才出了市区。
    车子经过汶川、北川,经过地震纪念馆……听高师傅说,地震发生时,他正行驶在一座桥上,眼见着两幢高楼摇啊摇,肩碰了肩……沉重的话题,且不多说吧,倒是窗外的景色,多看几眼无妨,毕竟我们是来旅游放松的。

    川色向来秀美,总在峰回路转中。

    围绕着一座桥,多次按下快门。

    或许是刚刚从大城市的拥堵中出来吧,心情需要放松吧。一池水面的平静中,映着漫山云雾缭乱的神秘,让想像无际漫延。

    去水磨古镇,高师傅是跑错了路的,发现时竟然偏出了30多公里,也是够离谱的。明明是从事这个行业的,却把责任推给了导航,一时不知道该如何评判才好。
    当古镇出现在眼中,还是感觉眼前一亮。

    先来看看水磨古镇的位置,它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南部,距离成都76公里,距离都江堰市34公里,距离映秀19公里。但凡来过四川旅游的人,都会脱口而出都江堰青城山卧龙九寨沟黄龙这些地名,而水磨古镇,正是镶嵌在它们之间的一颗璀璨明珠,旅游区位条件相当优越,具有“川西高原休闲胜地”、“西羌文化名镇”之称。
    而位于岷江支流寿溪河畔的水磨古镇,早在商代就享有“长寿之乡”的美誉,时称老人村,后更名为水磨。
    做为
国家5A级风景区的水磨古镇,也被称为世界遗产群中的世界地震遗产。2010年,水磨古镇被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理事会和联合国人居署《全球最佳范例》杂志评为“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
    古今历史文化交汇、川广发展理念结合、藏羌人文风情荟萃。在灾后重建中,水磨古镇被赋予了厚重的南粤新元素,内地风情和藏羌文化交相辉映,西蜀人文和禅佛文化联袂绽放,俨然一幅“高山峡谷、湖光山色、古街林立、风情四溢”的“水墨画”,被誉为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第一镇。
    先说了这么多,夸了这么多,还是走进去,看看它的真实模样吧。
    高师傅把我们放在禅寿老街的入口,七姐妹精心准备的团服,是时候亮相了。除了白鞋和白色阔腿裤,若你没发现更多名堂,也没关系,下面还有更多图,足够提示你。

    餐馆老板一直在盯着我们看热闹,还热情地请我们到他家吃豆花,并帮忙拍下合照。

    5.12大地震后重建的水磨古镇,主要分为“禅寿老街、寿西湖、羌城”三个区。
    我们走入的禅寿老街全长1300米,平面呈“U”形分列布局,两边的民居呈典型的川西风格、古色古香。春风阁、大夫第、万年台、字库白塔等建筑,集中在老街的两侧,风格集中国传统建议体系之大成,属典型的羌、藏、汉相结合的明清风格,具胡轮廓清晰、布局深蕴、多轴线明确等特点,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和设计理念。  

    重建的禅寿老街,不仅解决了灾后227户居民的住房问题,也打造了“以家带店”的宜居宜商模式,为发展旅游业和增加群众收入创造了有利条件。

    走在老街上的我们,无疑是一道靓丽的风景,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虹色系,从老大到老幺一字排开,惊诧了路人的眼。
     也不得不一次一次地接受问询,是的,我们是亲姐妹,是同一对爹妈所生,确确实实。

    一屉清新的茶香扑鼻而来。

     经过正在制茶的人。
     茶叶在他们的手中翻飞,经过一道一道的工序,才能沉淀为我们案头的那一杯茶香。

    虽然早已经过了买旅游纪念品的阶段,但是摆在摊上的小篓,还是吸引了注意力,因为想着小衣襟会喜欢。
    尤其是篓下拴着的五只小铃铛,随着走路时身体的晃动,会叮噹做响,像小衣襟一样可爱。
    于是,先背在了自己的身上。走在古街上,果然感觉很不一样。

    还买了几只粑粑,有牛肉泡椒的,也有香葱猪肉的,既然是电视台推荐的,估计会很好吃。

    按导游的要求,在古镇上找了一家餐厅吃午饭。
    因为大家都不饿,所以随便点了些吃的,因为担心卫生安全,尽量点菜不点肉。
    也请厨房帮忙切开了刚刚买的粑粑,发现泡椒牛肉的粑粑齁感齁咸,咸到发苦,根本就不是我们的菜。

    但是七姐姐的心情,却丝毫不受影响,我们在一起,便胜过一切美食、一切风景。

    饭后走出老街,去停车场。
    路过乐水坊,拍照留念。
    要说对水磨古镇的印象,倒想起一句话来。说是中国只有一个古镇,因为每个古镇都长成同一个样子。同感确实是有的。
    不过,偶尔走一次,也还不错,毕竟与日常生活的格调有所不同。尤其是这一个,偏冷门,游客很少,更舒服的是清凉的气温、清新的空气。

 

    找到高师傅,继续我们的行程。
    两只小篓,叮叮噹噹地,陪我们向花海景区靠近。

    四川的人口密度确实不小,车子很少经过无人的地方,民居依稀地散落在公路两侧。
    天府之国,盛产水果,家家户户的门前屋外,都有果树。 

    带给眼球一次次地惊喜。

    自前月从宁波飞来的几箱白枇杷之后,对枇杷的印象深了几层。对结在树上的枇杷,更是好感多多。

    原本很少吃枇杷,因为要剥皮,剥得一手粘汁,感觉不舒服,更没那个耐心。
    但是宁波的白枇杷,真的好吃,且有润喉清肺之功效,主要是来自亲家的爱,从此对枇杷多了多层好感。

   而满院子的葡萄,遮蔽天日,那是七姐妹共同的记忆。

   父亲与哥哥,都是养葡萄的好手,每年夏天,我们家的院子,也是如此,绿翳翳。
    到了秋天,葡萄变紫了,果汁饱满,尤其是霜后,能甜掉牙。

    我们是一个大家庭。
    父母已远游西去。
    哥哥也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七姐妹的情感,于骨子里,密不可分。

    真喜欢这个院子啊!
    夏风,不曾停歇地吹着,吹得葡萄如风铃般哼着小曲,吹得整个身心都无比轻松。
 

    车子经过阿坝的桃坪羌寨,高师傅说我们可以下车去看看。
    发现烈日炎炎,干巴巴的,不知道我们要去哪里,要看什么。

    发现很多小摊上都卖樱桃,有红的有黄的,一问价格,吓了一跳,一斤只需5块钱,当真没听错。
    细问,都说是当地产的,绝对不是来自山东、大连。红色的大樱桃上,还包着纸袋保护,说是樱桃还在树干上的时候,就被纸袋保护起来了,想树干上的樱桃,结得那么密实,这包装工作劳动量的巨大,简直无法想像
    毕竟老话总说:一分钱一分货。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入了两斤,结果发现,我们买少了。此时老话又不恰当地蹦出来: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后悔药,最是没地方买啊。

    除了好吃的,排排挂着的小玩偶,小衣襟也一定会喜欢。
    为了保持七姐妹出游的纯洁性,没带小衣襟,却时时想着她。

    走到一处显然要收费才能入的景区门口,拍照留念即离开了,因为这里并不在导游的安排之内,更因为太阳太大了,若真的进去走上一圈,怕是都晒完了。
    所以,以下只能是听说:
    桃坪历史悠久,据史料记截,寨子始建于公元前111年,作为县辖隘口和防御重区,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桃坪羌寨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尚有人居住的碉楼与民居融为一体的建筑群,享有“天然空调”的美名。其完善的地下水网、四通八达的通道和碉楼合一的迷宫式建筑艺术,被中外学者誉为“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和“神迷的东方古堡”。
     具体来说,以古堡为中心,桃坪羌寨筑成了放射状的8个出口,每个出口都与甬道相连,构成路网。本寨人在寨中进退自如,外人则如入迷宫般迷惑成一团。寨中巷道纵横,寨房之间相连相通,外墙用卵石、片石相混建构,斑驳有致。有些寨房还建有低矮的围墙,保留的是远古羌人居“穹庐”的习惯。民居内房间宽阔、梁柱纵横,一般有二至三层,上面作为住房,下面则是牛羊圈舍或堆放农具的杂物间。屋内房顶,常垒有一“小塔”,供奉羌人的白石神(一块卵状白色石头)。堡内的地下供水系统更是独一无二的,从高山上引下来的泉水,经暗处的沟流至每家每户,不仅可以调节室内温度,还可做为消防设施,一旦有战事,更是避免敌人断水和逃生的暗道。
    还真是神奇,让咱的好奇心萌生,后悔没进去瞧一瞧了。
 

    接下来,就只是赶路了。
    预计下午五点到达的俄么塘,我们是六点才到的。
    而景区,自然是到了闭门时间。
    其实我们就住在景区外,导游的原意是如果当天能赶上就入园,赶不上就第二天再入。
    从车里走出来,发现气温低了许多,也突然发现,每个人的嘴唇都变成了深紫色。原来,我们是来到了川西北的高原之上,海拔有3500米。之前,粗心的咱,并不知道,以为此行只是简单的草原行,却没想到是高原。
    尽管形象并不如人意,拍照的热情却不减,拖着行李也要拍照。

    酒店其实不小,同时抵达的游客更不少,阿岗导游的入住手续办了好一会儿。但是我们等得并不会无趣,因为可以拍照哈。哈哈哈!

    也发现酒店的垃圾筒设计,蛮有新意的。

    拿到房卡了,却要拖着行李走台阶,因为我们住的是帐篷,一阶阶向上分区,我们的那排,差不多位于最高处。

    咱感觉还好,但是腿脚并不好的二姐和正在感冒中的五姐体力明显不支,这些情况,都在预料之外。
     费了挺大的劲才走到我们的帐篷前,打开门看看,发现里面的条件还是不错的,床软软的,床品也干干净净的,洗手间与正常房子里的也没什么两样。

    浓浓的藏式风情,体现在帐篷内的很多细节中。
 

    人刚一走进帐篷,外面就下起雨来。帐篷的顶和四壁,只有一层材料,估计是防水布。风呼呼地吹得四壁都在动,雨声打在上面,更像是砸下来的,被扩大了许多倍。
    有些凄风苦雨的意思啦。
    因为距离午饭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我们需要吃晚饭。餐厅与帐篷之间的距离,不知道有多远,但可以肯定的是裸露于户外。
    而我们的雨伞,都丢在了车上。
    试着打电话叫外卖,发现房间里的那台电话机是假的,并不能拔给前台。用手机拔,发现房间内的本子、便笺纸上写着的那些电话号码也是假的。简直就是太搞笑的一间酒店,摆明了是作弄人不成?
    只能找阿岗了,此时的他,正忙得团团糟。团友们遇到的问题,自然和我们一样,五花八门的。
    阿岗倒了帮忙要到了前台的电话,而前台给的餐厅号码却是错的,再要一次,对是对了,对方却说不提供外卖服务。正绝望时,五姐那边找到了一间餐厅,说是可以给我们送外卖。
    简直就是感激涕零。
    等了差不多一个小时,一个小妹终于敲响了帐篷门。虽然顶着漆黑冒着雨,手里拎着十几只饭盒,小妹的脸上却一直是笑着的。
    房间里,摆开两只行李箱,大家将就着,吃了一顿饱饭,吃了很多很多。

    饱餐之后,明显感觉暖和了。
    想洗脸,发现水笼头里放不出热水,冷水就是冰水,能冰掉手指的那种。只好用电水壶烧了水,兑上凉水洗脸刷牙。
    幸好每一张床上,都有电热毡,打开了,钻进被窝里。
    到了睡觉时间,躺下,却发现心跳加速。高原反应,到底还是有的。
    和大姐睡在一个房间,更担心已经67岁的她受不受得了,时不时往大姐的方向望一望。
    雨下了一夜。
    听了一夜的雨。
    雨声打在薄薄的帐篷上,和直接打在身上差不多,听得夸张而又真切。我们的帐篷位于公路之下,过往的车声络绎不绝,轰隆隆地响成一片。
    还有冷。越是睡不着的时候,越想翻身。而每一次翻动,最受不了的,却是脸。因为头枕下的窝里是暖的,位置一换,贴在枕头上的,都是冰冷。
    所以这一夜,每一个人的睡眠,都是轻渺的。
    住在帐篷酒店,原本是旅行社好意安排的,却不想遇到了雨天。也是难忘的经历吧!
 

阅读(2,666)  评论(2)

“【七姐妹闯川甘】 D2,日访水磨古镇,夜宿俄么磄的滂沱大雨中”的2个回复

  1. 写的真好!没去旅游!也觉得到了景区!身临其境的感觉!祝贺七姐妹开心快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