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小长假,飞了趟合肥】 安庆迎江寺、独秀园,池州齐山风景区

0

    时间到了5月3号,我们在安庆,步行街上的一家酒店。
    上房揭瓦年纪的顽童特质,在衣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省的简称“皖”即由此而来。安庆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的美誉。是“桐城派”的故里,京剧鼻祖徽班成长的摇篮,是黄梅戏形成和发展的地方,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陈独秀、“两弹元勋”邓稼先、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等人的故乡。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在安庆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安庆文化。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船。
    说到一个古字,古迹与名人,都是我们将要探访的,因此慕名而来。
    酒店的早餐,相对简单,衣襟找到一块蛋糕,一边品尝一边连连称赞。

    退了房,将行李寄存在酒店,步行去往迎江寺。
    酒店工作人员说离得很近,实际走起来却走到腿断,而且是顶着巨大的太阳。我们的车子停在汽车站,遮阳的物品都在车上,只好去便利店买多一把伞,不然真的不知要如何走过那段路。
    太阳大,灰尘也多,内陆城市的干净度,还是差一些的。
    迎江寺始建于宋开宝七年(974年),曾名“古万佛寺”,历代都有重修、扩建,成为沿江的一带名刹。清朝咸丰十一年(1861年)毁于战火,清同治元年(1862年)重建后,更名为“迎江寺”,意为迎长江而立。
    是的,长江,没错。前几天与阿睿聊天,说到南京长江大桥,
关于长江的想像,我们都只是停留在小学课本中。难道这就亲见长江了?当时的真实感觉,是半信半疑。
    从大概是侧门走进的迎江寺,迎面遇到一群正在外出的僧人,若不是穿在身上的 僧服,油盐酱醋的日子,与平头百姓无异。

    挑阴凉的廊间走,发现寺院正中停了工程车,跟着抬头看,原来是在修缮。

    正是这些持续性的维护,才有了游客眼中的风景线吧。

   寺院正中有一处塔,看着挺高,要购票才能进入参观。问衣襟意见,自然说要爬,而且要爬到最高处。
    跟在衣襟身后,开始了攀登活动。塔内空间有限,台阶陡峭,难度不小,每一步都行得小心奕奕。

    塔名为万佛塔,内存佛像1200余尊。也叫振风塔,“以振文风”之意。
    振风塔为七层宝塔,每一层都有自己对应的名称:第一层:一方雄镇、第二层:二水遥分、第三层:三极垂光、第四层:四大皆空、第五层:五妙境界、第六层:六朝遗胜、第七层:七级浮屠。
    振风塔临江而立,是长江流域规模最大、最高的七级浮屠,享有“万里长江第一塔”和“过了安庆不说塔”之美誉。
    振风塔的造型和结构基本上是集中国历代佛塔建筑艺术之大成,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民族特色,并加以发展和提高。其设计精巧,造型别致,结构新颖,在中国佛塔中独树一帜,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在登塔路线的设计上,振风塔使用了独特的迷津手法:一是在登塔的二层出口、三层入口,使用了脱节螺旋,所以游人往往到了二层,要费一番功夫才能找到三层的入口;二是在五层至六层,又巧妙地运用了反时针方向的螺旋踏跺,塔门迥异多变,游人十有九者迷津。正是如此趣味,让衣襟向上爬的脚步,停不下来,转来转去地找台阶,东颠颠地。
     振风塔的二-六层,各设有四个门,供游客驻足远眺。虽有回廊玉石栏杆环卫,但不及腰高,也狭窄,所有的人都立得胆颤心惊,包括壮年男人,基本上都是曲着膝盖,小心停留的。

   站在塔上看到的风景,除了寺院,还有民居。

    再然后就是长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不见。来往的船只,都很吃重。家长说沿着长江往上行,可 通重庆,当时六姐正在重庆旅行。地理知识有限,怎么想,怎么关联不起来。

     振风塔从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开始兴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建成,除了具有一大、二高、三妙的特征外,还具备导航引渡的功能。
     确实,塔很高,越往上风越大,脚步越难站稳。
     眼中的长江,真的是长江吗?长是长的,江也是江。如此近距离地位于长江边上,安庆城安全吗?在回汽车站的出租车上,家长问当地的司机,司机的口头禅是“放心、放心”,从之前的几次水灾,历数到近年的水位,司机同志的安全感十足。是的,这年代,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捉迷藏一样回到塔下,重新仰望振风塔,果然威武。

    渐渐接近寺院正门,发现餐饮服务。
    家长说进去休息休息,衣襟也是满怀对素餐的好奇,一边走一边打量。

    进入餐厅,哇,眼前大亮。
    如此布置的餐厅,还真是错过可惜。
    非饭点,餐厅内没什么人。坐在邻江的一面,吹着江风,吃着一块钱一只的豆沙包,还真是很不一样的感觉。

    对寺院内的那些殿宇,并没投入更多的目光。从餐馆里下楼,直接出了迎江寺的正门。
    门的对面,就是长江。

    过马路,从江边的方向回望振风塔,依然醒目。
    而从江边近距离看长江,倒不如在塔上看得更真切、全面。

    大太阳之下,打车回到汽车站去取车,用了好久才把车子从拥挤的车阵中开出来。回到步行街,顶着被抄牌的风险取了行李,然后离开安庆城。
     下一站,是独秀园。
     独秀园是国家级4A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安庆市十里铺乡林业村。1942年,陈独秀病逝于重庆江津,1947年其子陈松年遵父遗嘱将灵柩迁回安庆,与原配夫人高晓岚合冢安葬。
     汉白玉材质的石牌坊有五个门,寓意着陈独秀为中共一至五届总书记,高19.19米,宽10.09米,分别寓意着运动的发起时间和陈独秀的出生日期。正中书写的“独秀园”三个字出自赵朴初的集字,两边的“民主、科学”四个字则为陈独秀的手迹。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具争议,也是最具人格魅力的人物,是《新青年》的主编,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中共一至五届总书记。
    有一部2021年的剧《觉醒年代》,由于和伟饰演的陈独秀,个性鲜明,信仰强烈,意志坚韧,所以才能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领军人物,受后人景仰。

    展览馆内,衣襟和小伙伴迅速打成一片。当然了,能吸引孩子们目光的,还是电子设备。

    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在电视剧中多有呈现,也是为我党建立之初做出过很多贡献的先锋人物,可惜过早被迫害致死,死得剧烈,令人扼腕叹息。

    陈独秀的字,与作家兼画家的亲家有几分神似,这一点是得到了亲家本尊的首肯的。

    展厅中的资料不少,一边看一边给衣襟讲,挑衣襟能感兴趣的部分。
    衣襟听得其实很认真,说过的,基本上会被记住,然后在日常中,时不时变成衣襟的问题,被反问回来。

    展厅后身的独秀园内,分成几个大的部分,穿过长长的柏林墓道,来到陈独秀的铜像广场。
    由青铜铸成的像,高6米、底座高3.5米。铜像展现了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抨击旧礼教、旧文化,宣传新思想、新学说的光辉形象,以及饱满的革命开创精神。
    刚好有几名战士在铜像前玩冲锋号,同行的小伙伴为之录相,就角度的问题录了好几遍。看着他们玩,这才明白冲锋号是靠丹田来控制的,完全不用手指去按键。衣襟在一边也是看得入神,反被小战士们夸可爱。

    新青年碑刻,是目前国内关于书籍类的最大号的雕塑作品。
    碑刻正面展示的,是新青年杂志正式更名后的第二卷第一号的封面,背面是陈独秀于1915年发表在创刊号上的《敬告青年》一文的六个标题。《敬告青年》是陈独秀发动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贯穿于六项标准中的一条红线就是民主与科学。

    再往后,就是墓园了,看着好远,又带着衣襟,没有深入。
    离开独秀纪念园,驶上了安庆长江大桥。
    又见长江水,依然找不到波澜壮阔的感觉,和珠江差不多。

    下一站,是池州,齐山。那里是国家4A级景区,其摩崖石刻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路标上写着动物园,让衣襟还未入内,已然欢乐开怀。

   所以,石刻排在后面,先去和动物们打声招呼,才更重要。
   衣襟对马情有独钟,出于对生肖的热爱。

    孔雀也是衣襟的最爱,不大的笼子里,关了好多只。

    而且它们都很喜欢开屏,有的都是秃的,也要打开。因为场地受限,有些羽毛活生生给挤得折了,看着让人心疼。

   荷兰猪也是蛮可爱的。

    虽然名叫“齐山野生动物园”,其实很袖珍,大型的猛禽寥寥无几,但衣襟还是看了很久,看得家长很不耐烦。
    但衣襟依然不肯离开,嚷嚷着要玩之前没玩过的手摇船。如愿,就很开心,不然会一直不开心。带小孩子出来玩,就是要玩得开心啊,所以乐得成全。

    成全了衣襟,家长就不高兴了,因为一家之长,总觉得肩上有责任,眼见着天色已晚,不知山林有多深,所以催得急促。
    终于可以去参观摩托崖石刻了,因为不知深浅,所以走得小心奕奕。

    爬上高处的翠微亭,啥也没望见,更没看见任何石刻。
    倒是那些花儿,更吸引目光。

    小清新的开放着。

    齐山素有”江南名山之胜”美誉,自唐以来,便吸引了无数名人雅士和达官显贵前来游玩,并在齐山的32洞窟、2峡峪、11泉生,留下诸多留名石刻,也有寓情于景的诗刻。这些人中,有唐代的李白、杜牧;宋代的司马光、王安石、陆游、包拯、朱熹、岳飞;明代的王守仁、冯叔吉;清代的赵国麟等等,个个的名字都响当当的,如雷贯耳。
    除了石刻,杜牧在齐山留下诗句《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岳飞写下了《池州翠微亭》:“经年尘士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山好水观未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齐山的这些摩崖石刻,绝大部分为阴刻。少者两字,多者百字,书体真、行、草、隶、篆俱全,风格各异。有的运笔清秀流畅,笔画圆熟道劲;有的书体瘦长挺拔、笔锋劲利刚健;有的点画平直“蚕头燕尾”,凝重而有韵致,方中有圆,刻工精细。如传为宋代包拯手书的“齐山”二字,每字见方二尺;北宋至和二年(1055)郡守吴中复篆书的“寄隐岩”;明万历5年(1577)安徽道副使冯叔吉楷书“瑞芝石”、“玉箫峡”、“体盖洞”、“左史洞”;万历17年赵世祖的真书“阳春岭”;清代赵国麟楷书“万壑云涛”等题刻都很有名。
    但是说实话,我们是一处都没看见,主要是家长催得急,就怕天黑了还绕不出来,不给深入。其实小小地走了一圈,感觉里面的道路虽然弯弯绕,却是相通的,范围也没有多大,若是给多一点点耐心,就可以见到一二了。
    倒是没错过岳飞的塑像,横刀立马,气势十足。

    对齐山风景区的印象,只有岳飞,无妨拍多一次。

    也不是没有其他收获,发现树上结的小东西,樱桃大小,圆溜溜的、遍布镂空感,像狮子脚下踩的绣球。

     停车场边的楝树,很高大,开着淡紫色的花,细细碎碎的花朵,撑开成一片片的存在,带给人很多好感。

    原本准备住在铜陵,家长表示有些累了,便到风景区的对面,碧桂园的酒店入住。
    休息片刻,到酒店外的一家土菜馆吃饭。那天的饭,却是吃得极不愉快。上菜的速度很慢,等了很久才上菜,刚开始吃,就有两位年轻人牵了一条狗进来,就坐在我们隔壁桌。据说外面是下雨了,那条狗身上淋了雨,不停地抖,感觉狗毛和灰尘都抖到我们的菜盘里了。
    提出抗议,饭店方却表示不过是一条狗,没什么了不起,不需要做任何处理,反而劝我放轻松。那两名年轻人对我的抗议更是无动于衷,既然外面下雨了,把狗带进餐厅免于淋雨,在他们看来是很正常的。看他们穿得溜光水滑的,不像是没文化的人,素质于此,也是让人没更多话说。
    整个就餐的过程,一直见那条狗在抖、抖、抖,吃得很堵,几次想放下筷子离开。考虑到家人的肚子还饿着,而且那天哪哪都是人,家家饭店爆满,从上菜的速度不难知晓,所以只能选择忍。
    出门在外,什么事都会碰上,咱国人素质的整体提高,尚需时日。管好自己,能做的微薄。

阅读(1,521)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