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28天】 D9,波密-通麦-鲁朗-林芝,遇见你的样子

0

    D9,2022年7月19日,波密经鲁朗到林芝,通麦天险艰险不再,墨脱石锅无处不在,钟花报春点燃夏天,柏树王隐尘千年,一间客栈名叫遇见

    波密的清晨,起雾了。客栈的后院,雾带缠绕,青山隐约,烟火人间飘然如仙境。

    客栈的早餐,简简单单,清粥一碗,温漫肺腑间。

    发现最大的那张桌子上,放着很多手绘过的石头,大的大,小的小,廖廖几笔,却是清新可人。

    继续行驶318国道,雾气一路跟着我们,不曾散去。

    经过一处观景点,像是湿地公园,帕隆藏布江水像雾气一般在大地上弥漫开来,绘制出一幅幅接连不断的水墨丹青画。

    衣襟同学心情不错,主动请缨做摄影师,下面是原图呈现。
    拍照,发现今天大家穿的都比较素雅,事先并未串过气,显然是因为感应。

    2700米,在高原来说是低海拔,所以才有了眼中的这些雾气吧,升腾间,为舞者的出场做铺垫。
    只是最长袖善舞的衣襟,此时正忙着做摄影师,分不开身。

    峰回路转,贴近帕龙藏布,江上同样罩着一层雾气。

    318国道依然很忙,依然很美,且美出了层次感。

    水墨丹青,最是中国之美。

    是路上的景,是行走中的遇见,是游历的魅力所在。

    所以,就算是疫情忽左忽右,也要抽身。
    前方有仙境,就看你来还是不来。

    来了也便来了,看到的才是得到。

    这份得到,是城市中永远都不会有的。
    幸好啊,幸好有暑假。

    衣襟在准备演讲时说:我觉得我很不幸,自从上小学以来,就在疫情中度过,时不时不能去学校,只能改上网课;同时,我也感觉比较幸运的,疫情并没有阻挡我的学习和生活。
    基本正确,疫情对出行脚步的阻挡,或多或少。也是尽所能响应着山水的召唤,不负当下,这些去了便不再来的时光。

    一条国道,只能自驾的国道,家长最是功不可没,所以这里大写特写一番。

    刚好是318国道4000公里处,刚好有雪山可观,至少具体是哪座雪山,则无从得知,或许不是那么重要吧。

    衣襟嘴上说更想留在家里,却也承认既然是家庭一员就必须一路同行。其实同样被美景感化,又何必偷着乐,不如大大方方的。

    在318国道4000公里地标处,还有一面“红墙故事”展示墙,以十八军进藏手绘图的展现方式,讲述发生在西藏的红色历史故事。
    20世纪50年代初,党中央作出“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的重要决策,进藏部队响应党中央要求,踏上漫漫进藏路,面临自然环境恶劣、补给不足、高原缺氧、天寒地冻等困难,战冰雪、斗严寒、翻雪山、趟冰河,忍饥挨饿,挺进西藏。为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保障补给运输部队边进军边修路,战士们以惊人的毅力,刀劈斧砍、烧挖冻土、打钎炸石,克服重重困难,付出巨大牺牲,修通了川藏、青藏两条公路,在中国公路史上写下了彪炳千秋的一页,红墙上的绘画反映的就是进藏部队趟冰河、筑路运输的场景。当我们发现那面墙的时候,已经上车离开,没再停下来。
    倒是这一次停车,终于入了一枚贴纸,别人的车上都有的贴纸。是衣襟独立发起的行为,主动去询价,摊主说那就给小妹妹打五折吧。刷脸,靠的是真魅力~~~

    挑的是小号的贴纸,为降低成本。
    六姐帮衣襟把贴纸贴起来,让我们也变得和别人一样。
    后话是,不知何时,它自行脱落不见,按理来说胶的东西不至于不牢固,不明觉厉~~~

    继续318,继续看山看水,不同的是将云换成了雾。

     高原上,依然鲜花盛开,只是每天的主角都不尽相同。
     高高的挺立的一株株,是毛蕊花,也是中药,抗病毒抗过敏还可降血糖,有清热解毒,止血散瘀之功效,主治肺炎、慢性阑尾炎、疮毒、跌打损伤、创伤出血,可谓人间一宝。

    毛蕊花是二年生草本植物,长得很高,比人还高。

    看山看水看雾也看花,就这样不急不缓的,走到了通麦特大桥前。
    说到通麦,之前必挂着“天险”二字,也有“通麦坟场”之说。
    相关的背景是:通麦路段是川藏线中最险的一段路,是一段让司机谈“路”色变的险路,位于波密县城和八一镇之间,全长14公里,平均通过时长是两小时。因沿线山体土质疏松,且附近遍布雪山河流,一遇风雨或冰雪融化,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有“亚洲第二大泥石流群”(甘肃省舟曲县号称亚洲第一大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地带)之称。据统计,自川藏路建成通车之后,共计发生过数千起车毁人亡的严重事故,每年都有很多车辆坠崖报废,并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009年进藏,经过通麦,天险之险,显而易见,尤其是
通麦大桥。当时的大桥两头都有全副武装的士兵看守,每次只限一部车通过,车辆过桥时,明显感觉到铁索桥的颤抖。
    在此之前,这里原本有一座永久性的由钢筋水泥浇筑的大桥,修建于1950年代。2000年4月9日,西藏易贡湖周围发生特大山体滑坡,特别是易贡湖水溃坝暴泄后,通麦大桥及附近的一些公路被冲毁,导致川藏南线交通完全中断,墨脱、波密、林芝三县90多个乡成为与世隔绝的孤岛。然后修建铁索桥代替,并派驻部队全力守护。
    但是,2013年8月2日23时30分,通麦大桥再次垮塌,造成一货车坠河,至少4人坠江失踪。失踪人员中包括徒步川藏的一男一女两名驴友。作为川藏线的咽喉重地,大桥的垮塌,使西藏大动脉川藏线再次中断。
    对通麦天险这个“肠梗阻”的改建工程于2012年底全面开工,包括新建通麦特大桥、排龙沟特大桥和数座隧道,将原来20多公里的烂路减少到了5公里多,用穿山的隧道和跨河的大桥
取而代之通麦特大桥设计为单塔单跨钢桁梁悬索桥,跨越帕隆藏布的支流易贡藏布,桥梁全长415.7米,桥宽12米,主跨度256米,墩高59.5米,中心桥面高出江面60米桥梁设计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Ⅱ级,设计时速40公里,设计基准使用年限为100年,够牛。


    在焕然一新的通麦特大桥前留影,第一次入藏的衣襟同学,也很牛。

    又经过迫龙沟特大桥,这是西藏自治区内最大的公路双塔斜拉桥,位于波密县境内。大桥全长743米,于2015年11月26日完成合龙,为缓解川藏公路林芝段尤其是“通麦天险”段的交通困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再往前,出现了美丽的雪山,尽管只有一角。
    应该是南迦巴瓦的一角吧,云雾缭乱间,不得见全貌,却已经被深深打动,为其至真至纯的一面。

    13年前带着12岁的宽先生入藏,经过这里时也是阴天,冷风中等了一个小时,无望离开。
    13年后带着8岁的衣襟姑娘再来,雾气有所散开,蓝天虽只露出一角,却足够让雪山的美惊现,若是头上没有电线,就更完美了,哈哈~~~

    继续向前,看的还是同一座雪山,换个角度而已。

    经过一个洞,上面写着“明洞”。
    好奇驱使下研究了一番,歌词大意是:
    明洞指的是用明挖法修建的隧道。
    在川藏线上有很多明洞,这些明洞的主要作用是用来防止塌方或落石的。明洞里一般常年不见阳光,所以会有不融化的暗冰,司机师傅需小心驾驶。

    再后来,到了鲁朗小镇。
    下午一点钟了,已经过了平日饭点,先找地方吃饭。既然是来到了鲁朗,自然不会错过石锅,墨脱石锅在如今的美食界可是赫赫有名的呀~~~
    记忆中的鲁朗镇,是个极小的小镇,人家不见三五户。而今的鲁朗,被开发成了餐饮大区,石锅店一家挨着一家,都称自己为“总店”。
    找了排名靠前的一家,至少从建筑规模上看,是对得起“总店”二字的。

    点了一锅鸡,然后等鸡上桌。
    座位靠近门边,而门外正流淌着一条河,戏水比吃鸡更让衣襟迫不及待。

    紧跟在衣襟身后,因为水火无情,需小心看护。
    也为了水,虽不再有下水的冲动,却也是不看白不看。

     河水的对岸,也有一幢建筑,看着像寺院。

     可以吃鸡了,坐回桌边,却心猿意马,还惦记着玩水。
     看着眼前翻腾的石锅,有个疑问:墨脱石锅,为什么在鲁朗盛行?
     墨脱石锅产自墨脱,制作原料是天然皂石,产自保护范围内雅鲁藏布江两岸悬崖上,这种皂石世界稀有,质地绵软,含有人体所需的钠、镁、钾、锌、铁、钙等16种微量元素,在熬煮食物的过程中能促进蛋白质肽链水解为氨基酸,使得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增加,熬煮食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猜想的大意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墨脱是作为一种象征而存在的,墨脱是雅鲁藏布江进入印度前流经我们境内的最后一个县,也是西藏东南部最为偏远的一个县,是全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地处世界第一深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深处,因为地势隐蔽,也被称为“隐藏在云雾、雪山、密林中的人间绝域”、“地球上的最后秘境”。
    既然是秘境,自然去过墨脱的人不多,因为难。所以时代赋予了鲁朗这个机会,因为鲁朗靠近墨脱,且位于更容易抵达的川藏路上。

    这一锅鸡并不便宜,¥568起。据说煮的是当地产的鸡,肉质偏老,若说实话,远不如咱深圳的椰子鸡口感好,但入乡就要随俗跟大流,好歹也是体验了一回。

   

    鲁朗海拔3700米,坐落在深山老林之中,是一片典型的由高原、山地和草甸组成的狭长地带,长约15公里,平均宽约1公里。两侧的青山,由低往高分别由灌木丛和茂密的云杉及松树组成“鲁朗林海”,中间是整齐划一的犹如人工整治过的草甸,溪流蜿蜒,泉水潺潺,报春花、紫苑花、草梅花、马先蒿花等成千上万种野花怒放盛开在其中,加上星罗棋布、错落有秩的木篱笆、木板屋、木头桥以及农牧民的村寨,勾画出一幅恬静优美的“山居图”。
    鲁朗意为“龙王谷”、“神仙居住的地方”,也是“叫人不想家”的地方,素有“天然氧吧”、“生物基因库”、“东方瑞士”之美誉,四季景色各有不同,正是游客们好的那一口。
    既然到了到鲁朗,除了吃石锅美物,自然也要玩一玩才好。可是,玩什么呢?六姐说进鲁朗前看到一个景区,调回头去找,并无收获,只好再调头往林芝方向继续走。
    正遗憾着,路边出现了一座被打扮得花里胡哨的铁索桥,看着像景区,立刻停下车,前往参观。

    原来此处名为扎塘鲁措,竟然与广东有关,是广东援建鲁朗“绿色发展,绿色福利”的一处人工湖。在扎塘鲁措湖畔可以赏雪山、看林海、观鲁朗全景。进来时经过的铁索桥下面是湖的出水口,是一个人工闸门,所以有很大的哗哗水声。

    这里其实是一处景区,只是不收费。倒是有骑马射箭之类的收费项目,被我们省略了。
    景区主打的是草原牧场概念,帐蓬后面裸露不多的山,是鲁朗圣山——工布拉赞雪山。至于人工湖长啥样,没有耐心再看,就此完成打卡。

    在小花面前做最后的停留,就此彻底作别鲁朗,重新书写过的记忆中的鲁朗。

    接着赶路,发现山坡上的黄色花儿铺张开来,气势强盛,外形有别于前几天见过的,是全新的面孔。

    花儿连成片,找到可以安全停车的地方,立马往花丛中爬过去,脚下的山地是湿的,一踩一冒水。
    花丛中的小姑娘,举手投足,都像是从童话中走出来的。

    只能说,花海太美,没有更多词语了。

    度娘说,这是“钟花报春”,主要生长于海拔3200-4400米的林缘湿地、沼泽草甸和水沟边,是报春花属里面比较常见的一种,每年六七月份时盛开在高原上。这些点都对得上,度娘说的大抵没错了。

    钟花报春亭亭玉立,一簇簇黄色的花朵低垂着形成花海,异常美丽。
    发现钟花报春散发出一种宜人的甜美芳香,身在花丛间,香气很容易钻进鼻孔中。

    为了拍照而立身于湿滑的山坡间,裙角被树枝无意挂起,像是穿着长尾礼服裙的效果,自成一番趣味。

    如此花间,一时找不到角度专拍它们,急,抓耳挠腮。若是有Ivy在就好了,她的镜头中,花儿总是要多美就有多美。

     再丑的手艺,也要拿出来晒,为了表述当时心情。

    拍完钟花报春,再接着翻山,这一次翻的是色季拉山,山口海拔4700米。

    色季拉山属念青唐古拉山脉,是林芝县东部与中西部的分界带,也是尼洋河流域与帕隆藏布江的分水岭。
    色季拉山西坡有个达则村,村旁的本日拉山是西藏苯教的圣地,为西藏四大神山之一,来此转山朝拜的人四季不绝,信徒来自四面八方。每逢藏历八月十日,还要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转山活动,称为“娘布拉酥”(为请神求宝之意)。
    所以山口的宗教元素浓重,也拍照记录下来。

    海拔4728米处的色季拉山口,可观日出、云海、无际的林海,还是远眺南迦巴瓦峰的绝佳位置。只是此时,天是阴的,还是望不到中国最美的南迦巴瓦。
    南迦巴瓦属于喜马拉雅山脉,处于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是西藏最古老的佛教“雍仲本教”的圣地,有“西藏众山之父”之称。南迦巴瓦在藏语中有多种解释,一为“雷电如火燃烧”,一为“直刺天空的长矛”,还有一为“天山掉下来的石头”。南迦巴瓦的魅力永恒,但是未能观其者十个有九,说不定下次再来,就会看到了。    

    再往前,就到了林芝——西藏的江南。
    拍路,看街灯,总是眼前一亮。我大西藏的建设,日新月异,欣欣向荣。

    区别于以往,这次进城,不是先找饭店,还是先办理入住,因为进城时间早,午饭时干掉的那一大石锅的鸡还有待于进一步消化,所以并不急着吃饭。
    订的是民宿,名为“藏遇”。
    位置明明就在路边,却需要找上一找,原来是要骑过路牙,门下的宽阔之处,是个宽大的停车区,需要把行李拖上台阶。

    原本不太开心,因为要拖行李上台阶。在高原上,上台阶是很费力的事,更何况还要拖着大号的行李。
    当院门被推开,乍现满庭芬芳,第一反应是:来对地方了。

    
    有秋千架于廊间,背倚青山。
    那就开荡呗,不用和谁客气。

    石头堆砌的照壁前,是一盆又一盆的多肉,肥嘟嘟的可爱的多肉。
    后来才发现,老板想表达的重点并不在于多肉,而在于种多肉的那些容器,不是花盆,而是石锅,墨脱石锅。为什么如此操作,待下一篇再揭晓。

    院子里,能种花的地方,都种了花,尽力盛开着,捧出夏日的色彩。

    最爱的,是绣球,转来转去,目光总是为它们而停留。

    还有会说话的鹦鹉,会唠嗑也会嗑瓜子,全能呀~~~

   前台兼餐厅的位置,有明亮的窗,正对着青山。

    我们的房间在最高的三楼,老板娘亲自带队,三个女性工作人员齐上阵,帮我们把行李提了上去。老板娘说对门就是她的房间,若有需要很方便找她。从环境设计、布局到服务,一间远在高原上的客栈,能做到如此精致,必须为其点个赞。
    我们的房间,也值得点赞。两张床,设在两个区,中间由电视隔开。

   因处于顶楼,举架高,增强的空间感,提升了通透性,衣襟喜欢得连蹦带跳,收敛不住。

    最亮的点,在于窗。
    窗外是连绵的青山,青山之下,有尼洋曲缓缓流过。世外桃源的感觉,有木有~~~

    随身携带的那只小书箱,必须形影不离。
    在桌边摆开,计算小超市、书法本,都摊开,如此自觉的发奋的小孩,也是会被点赞的呀~~~

    就是这么美,因为遇见而生的美,溢出心底~~~

    接下来,又该出去活动了,目标定位于“世界柏树王园林景区”。
    到景区时已经是六点半钟,工作人员说就快闭园了,让我们加快节奏。也确实是,少有景区关门这么晚的,不被拒之门外,已经很感谢了。
    进景区,快步向前,却又停了下来,因为李子的诱惑。自重庆开始,平日吃得不多的李子就成了大家最爱的水果,又脆又甜,且方便携带、存放,不像葡萄、桃子那么容易坏。

    筐里卖的,就是树上摘下来的,园子里的果树比比皆是,经过一棵又一棵。

    挂在枝头的诱惑,是香香甜甜的。

    还有的小果子,未必一定要放到嘴里去吃,看着也是美的。

    小小的,可爱着。

    除了果子,也有花。
    任步履再怎么匆忙,都要把花看个仔细。

    各有各的调调,各有各的美好。

    爬过一些台阶之后,柏树终于出现了,确实是上了年岁的,主干宽厚且亲民。

    几个人,只围住一个角,再多一组人才能完成合围。

    因为清晨起的雾、美丽却时隐时现的南迦巴瓦、鲁朗的河水和石锅鸡、满山坡的钟花报春、有秋千、鹦鹉和多肉的客栈,而此时又被千年古树抱拥的心情,那是该有多美好呢,是要问问衣襟同学的呀~~~

    衣襟不说话,一个动作就足够啦,啦啦啦~~~

    还有内敛、羞涩的款~~~

    园子里的柏树还真不少,一棵挨着一棵,抱着团在时光中生长。

    这些柏树,又叫林芝巨柏,柏树王,也称雅鲁藏布柏木,柏科柏属,是西藏特有的树种之一,特产于雅鲁藏布江和尼洋河下游海拔3000米—3400米的沿江河谷里,藏语又称为拉辛秀巴,意指神树,属国家二级保护树种。
    世界柏树王园林景区面积约20万平方米,园内柏树平均高30米,平均直径100厘米,其中最大的一棵高50米,胸径14·8米,树龄3238年,需12个成年人合围才能抱住它,被誉为“活的文物”、“世界柏树之王”。喏,就是下图这棵,在靠近景区出口的位置。

    那是如何的体量,可以承载三千年的光阴,它已经不仅仅是一棵树那么简单。

    世界第一几个字,当之无愧。

    景区出口,更像是入口,适合拍打卡照。

    景区出口的商业街上,有几个小摊还在营业,挑了一把牦牛角做成的梳子,还有一个用羊角做的按摩器,衣襟对一只用牦牛骨做成的蓝色首饰盒一见钟情,收摊在即,摊主都给了非常实惠的价格,让我们满意离去。

    回景区停车场,但见满天的云,唱着高原的曲,奔放、狂野。

    林芝,有美团外卖,又可以吃披萨了。
    出景区时接到电话,榴莲披萨已经送达客栈,回去取到手,还是热乎乎的。

    带着披萨去往工布老街,目标是排名靠前的一间店——老陈家烧饼羊汤馆。
    走到店门前,却怎么看都是老张家开的店,老陈家去哪儿了呢?走进去问,果然是转手了,招牌改了姓,某点评网中却没更新,难怪让认真的我们感觉烧脑呢~~~
    定位这家馆子的是司机大哥,估计以为店里可以大口吃羊肉,哪想到是喝羊汤吃泡馍的。

    辛苦了一天,总要吃点像样的​。转到对面的烤鱼店,既然衣襟有披萨吃,那么其他人尽可以放开了吃辣,对大家来说都是福利~~~
    还走进蜜雪冰城店入了一大杯,生平第一次下单蜜雪冰城,也是难得的体验。

    吃着喝着,说说路上的所见,也是开心的事。

    烤鱼用时很久才端上来,鱼被藏在最底下,仅以露出的尾巴证明没上错菜。做餐饮门道颇多,难怪这家店里生意寡淡。

    吃完那条鱼,天色已晚,灯光中离开工布老街


    睡在林芝。
    梦里,可会有桃花吗?

阅读(525)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