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过,方知英伦】 D5,伦敦第四天,乘坐观光车,完成最后的打卡

0

    D4,2023年7月12日,伦敦第四天,惠灵顿拱门-海德公园-肯辛顿公园-肯辛顿宫-伦敦敞篷双层观光巴士-考文特花园-碎片大厦-博罗市场-伦敦眼,伦敦城游览至此结束

    伦敦暴走的第四天,依然是从酒店的早餐开始。
    连续吃了四天同样的早餐,从一共没几样的食品中选出来的,一定是中国胃还可以接受的。

    早餐后再次开启暴走模式,第一个目标是惠灵顿拱门。为了节省一丢丢体力,选择了地铁出行。
    出地铁后,扑面而来的,是满眼的绿。

    绿得彻头彻尾,绿得身心舒畅且荡漾。
    说来,是以不变应万变,百年前伦敦是什么样子,百年后依然是什么样子,哪怕只是一棵树,立在树的位置上,一立就是几百年,所以,才有了此时眼中的伦敦。

    接近惠灵顿拱门,先看到一组纪念碑,1939-1945,显然是为二战而立。

    然后就看到惠灵顿拱门,也是伦敦的地标之一,与白金汉宫在一条直线上,距离并不远。
    英国女王葬礼的起点就是这里。

    惠灵顿拱门,也叫惠灵顿凯旋门,建于1826年,修建的起因是为纪念惠灵顿公爵取胜滑铁卢战役。
    凯旋门上的雕塑是1912年由Adrian Jones制作的四马战车,乘车的是胜利女神耐克。雕像高40英尺(约合12.2米),是英国最大的铜雕塑,也欧洲最大的青铜雕像。
    人在门下,看不真切,也对其高大的部分感受不明显。

    拱门处,还有其他的纪念碑。持我们手里的伦敦通票,还可以深入博物馆内部参观,但那并不是我们的菜,所以略过。

    从拱门穿过,直入海德公园
    地图上看得很清楚,占地360多英亩的海德公园是伦敦面积最大也是伦敦最知名的公园,还是英国最大的皇家公园。
    天气很好,但气温并不高。在太阳光下行走,也并不会感觉被暴晒。

    是公园而不是专业的花园,花儿有是有的,但都不会大规模聚集成花海。

    就算是若有若无,也让爱花的人,乐此不疲。
 
    开在树上的花,被度娘识别说是海州常山

    粉色的小可爱,度娘说是打破碗花花,名字惯有趣的。

    白色的毛绒款,大概是香桃木吧,是桃金娘科香桃木属植物。

   向上长出一串的,不确定是不是智利豚鼻花,有点儿像是前不久才认识的天鹅绒。

    经过一棵大树,真的是很大的一趴。
    好奇,钻进树的里面看一看。

    确实是一片神奇的天地。
    以为的密不透风,却有光从各处散进来,太适合藏猫猫了。
 
    带着狗狗出来玩的英国人,显然玩得很乐呵。

    前方出现了水,水边聚集着很多鸟。

    最多的是一种鸭子,呆头呆脑的,不确定其真名。
 
    确定的是,它们不怕人。

    就那么定定地,立在水岸。

    鸽子穿插其中,若不细看,更像是黑色的垃圾袋。
  

    也有体型更大些的灰雁,借着正好的日光,栖息休整。

    还有天鹅,高贵,还有谁也比不过的宽大身材。

    雏鸟,最容易辨别了,毛还是绒的。

    身居自然中,眼神总是很忙。
    树上挂着的小东西,赤红着脸,鼓胀的肚子,还是第一次见,度娘说是鱼鳔槐,外形上看,还确实像鱼鳔。

    一对一对开的小小花朵,也有着好听的名字——朱唇

    在伦敦看过几次上图的朱唇了,但紫色的,还是第一次见。

    还有不掺白,全红的。

    目光又投到树上,开着小花的,不确定是不是椴树。

    其实也不知是花还是果啦,一个个的小球球。

    再往前,路有分岔,有人说往左近,有人说往右近,终点都是肯辛顿宫。
    走了左边的,确实是更绕一些。
    有一段路,更像是走在秋末的荒野上。

    一簇簇的小菊,让肃穆萧杀的气氛,有所开释。

    还看到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1898-1986)的作品,是20世纪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塑家之一。
    在亨利·摩尔的手中,青铜和大理石似乎变得很柔软,任他揉捏塑形,最后具有了生命。
    海德公园里的这处雕塑,是用三块相互勾连的白色大理石构成的拱门,简洁,沉静,有机生长的样子,与自然达成了一种奇妙的和谐。

    海德公园在18世纪前曾是英国皇室的狩鹿场。16世纪,国王亨利八世将之用作王室的公园。查理一世执政期间,海德公园曾向公众开放。1851年,英国在海德公园内修建了水晶宫,并举办了万国工业博览会。1944年,时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和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曾在这里签署了《海德公园协议》,奠定了美英两国在核武器研发方面的合作基础。除此之外,海德公园也是人们举行各种政治集会和其他群众活动的场所,其“演讲者之角”也很著名。
    其最精美的部分,大概就是有喷泉的水池这里了,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池边的浮萍,侧眼看,倒是有些莫奈花园的韵味。

    饮用水的设计,也很有趣。

   海德公园与肯辛顿公园是连在一起的,不知不觉便走到了肯辛顿宫北侧的戴安娜花园中。

    做为皇家园林,其设计更加雅致优美,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细细把玩。
    水池尽头的雕塑中的人物,是戴安娜,牵手皇室子女。

    被精心修剪过的树木,相连成亭,荫可蔽日。
 
   透过树叶的缝隙,看到肯辛顿宫门前,游客在排着队等候进入参观。我们也会参观,时间10:30,是外甥女事先预约过的,稍有迟到,但感觉英国人在这方面要求并不严格,没被拒之门外。

    肯辛顿宫前的草地很大,很美。

    肯辛顿宫自十七世纪以来一直是一所皇家住处,1689年,玛丽二世和威廉三世受议会邀请取代她信奉天主教的父亲詹姆斯二世接任王位并共同加冕为君主。他们买下肯辛顿宫作为远离怀特霍尔宫喧嚣的新家,并将这个建筑改造建设得适宜皇室家庭。
    有着334年历史的肯辛顿宫,先后入住过七位女主人,戴安娜是最后一个,哈里王子(当今英国国王查理三世与已故戴安娜王妃的次子)也在其中长大。

    肯辛顿宫的首位女主人玛丽女王出生那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了台湾。玛丽和她的妹妹安妮,是当时英国王爷的女儿,国王是他们的伯父,她们的母亲是平民,出生并不高贵,而且年纪轻轻就病死了。王爷很快就娶了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后妈回来,而失去母亲的两姐妹则是虔诚的新教教徒,面对后妈的处处刁难,小小年纪的玛丽养成了隐忍、坚强、不屈不饶的性格,努力长大脱离这个家庭。
    突然有一天,还没来得及生下子嗣的国王就驾崩了,王位顺势轮到了玛丽的父亲詹姆斯身上。而当了王后的后妈,更加不得了,背地里怂恿诱惑国王也放弃新教信奉天主教,但王室、教会和全天下的英国人都不同意,带头反对的就是玛丽和安妮。于是,王后想着赶紧把这两个女儿嫁出去,而玛丽喜欢上的却是一个侍女——同性之爱。但侍女却拒绝了玛丽,表明自己只想嫁给一个男人,过平凡的生活。失恋之余,玛丽听从了母后的安排,嫁给了荷兰王子威廉。
    威廉患有哮喘病,且粗鲁暴躁,后妈果然是等着看热闹的。婚后,玛丽和威廉的日子过得马马虎虎,威廉长期带兵外出打仗,管理军队,回来的时候不多,即使回来了也和他的众多情妇鬼混,这其中还包括玛丽的闺蜜。但玛丽都选择了隐忍,直到威廉做了荷兰国王,自己成了王后。
    再然后,玛丽的父亲推动英国恢复成为天主教国家,英国教会秘密计划废除其王位,玛丽的机会来了。玛丽对威廉说:“你带领军队随我打回英国去,帮我推翻父王。我继承了英国王位,你就做国王。”夫妇二人如此这番操作之后,威廉不仅是荷兰国王,也成了英国国王,而玛丽则是王后,也是女王。
    不仅赢得了王位,也赢得了爱情的玛丽,让威廉日渐尊重、珍爱,两人的感情也越来越好。再然后,便是他们买下了肯辛顿宫作为王宫。威廉依然要常常出去打仗,也要回荷兰管理他的国家,威廉不在英国的时候,统治权就属于玛丽。玛丽为人温柔可爱,深受英国人民的爱戴。1694年,年仅32岁的玛丽因为水痘去世,在肯辛顿宫王后寝室的大床上所生的三个孩子也都早夭了,肯辛顿宫里充满了这位英格兰、苏格兰与爱尔兰女王英年早逝、终生无子的不快乐。

    肯辛顿宫的第二位女主人,是玛丽的妹妹安妮
    玛丽去世后,威廉没有再婚,也没有子嗣,直到1702年去世,英国王位顺势到了玛丽的妹妹安妮身上。
    与玛丽一样,安妮也有着同病相怜的不幸。首先是婚姻上的不能自主,安妮原本打算嫁给英国的乔治王子(远亲),但在后妈的反对下,最终嫁给了丹麦的乔治王子。夫妻俩的感情是不错的,但安妮的不幸在于留不住孩子。
    从1683年与乔治结婚,到1708年丈夫去世的25年间,他们曾孕育过17个孩子,但无一例外都在未成年时天折了,唯一的儿子长到11岁也被天花夺去了生命。25年、17个孩子,相比玛丽失去的3个孩子,安妮的不幸堪称惨绝人寰。丈夫离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安妮的精神是崩溃的,她无法承受17次丧子与中年丧夫之痛,而豪华森严的肯辛顿宫恰恰见证了她的悲伤。
    玛丽与安妮两姐妹,权倾朝野,荣华一生,却偏偏失去了所生的所有孩子,大概率上是基因出了问题,或者遗传病。追到她们的母亲,也是同样,九次怀胎,最终活到成年的,也只有玛丽与安妮两个。
    安妮女王去世后,因无子嗣继承,导致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完结。英国王位兜兜转转,转到了汉诺威选帝侯国的路德维希身上,也就是安妮原本中意的那个英国的乔治王子。如果当初安妮嫁给他,又会是什么结果呢?

    安妮女王身后,肯辛顿宫迎来了新主人——汉诺威家族,肯辛顿宫的第三位女主人卡罗琳就此登场。
    话说初恋情人路德维希继承了安妮女王的王位,成为乔治一世,可谓大幸,但其婚姻却是不幸的。被包办的婚姻,娶的是又丑又蠢的妻子,生下一儿一女两个继承人后,两人的关系彻底决裂。情人拐妻私奔,被路德维希杀了,28岁的妻子则被关进小黑屋囚禁,直到被关32年去世。
    对路德维希的儿子小乔治来说,父亲对母亲的虐待,是在拉仇恨。从小在仇恨中泡大的小乔治心理极度不健康,但妻子卡罗琳却是个不仅漂亮且非常聪明的女人。老乔治死后,小乔治继位,卡罗琳成了肯辛顿的新主人。乔治二世非常爱卡罗琳,共育有三子五女,堪称史上少有的琴瑟和谐的王室夫妻。
    但是从卡罗琳的角度上来说,其实并不幸福,一方面是身为国王的丈夫精神不正常,导致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家庭琐事,都要卡罗琳操心。而且乔治二世也和他的父亲一样脾气暴躁,甚至以爱的名义虐待亲生儿子,逼得王子差点弑父杀君。另一方面是乔治二世的花心滥情,爱卡罗琳的同时,他还拥有众多的情妇和私生子女,其中一个叫霍华德的还曾是卡罗琳的贴身侍女。
    要替丈夫管理国家,要保护自己的孩子不被虐杀,还要面对丈夫的偷腥。卡罗琳的聪明之处在于始终恪守对婚姻的忠诚,甚至为了保持家庭稳定,要求丈夫的情妇统统由她来管理,以便于掌控。操心过度的卡罗琳心情郁闷,久病缠身,54岁去世。可笑的是,失去了卡罗琳的国王像小孩子似的号陶大哭,抱着尸体不让下葬,最后还下旨给卡罗琳用了一个可以活动的棺材,以便于自己死后可以打开棺材,与卡罗琳睡到一起。
    这位乔治二世国王虽然心理不正常,却活了很久,直到熬死了儿子,将王位交到了22岁的孙子乔治三世手上。

    肯辛顿宫的第四位女主人,是夏洛特
    大概有遗传因素,乔治三世是个彻底的精神病患者,后期无法执政,其子成为摄政王帮忙治理国家,后来成为乔治四世。
    乔治四世大概也不是正常人,娶妻三周后即分居,但并不妨碍其妻生下一个女儿,她就是英国王位的未来继承人——夏洛特公主。
    虽然是住在肯辛顿宫里的公主,但夏洛特的童年却谈不上幸福。父母感情不和分居吵架,夏洛特从小由保姆和家庭教师照顾长大,并被禁止与生母见面。在缺少父母陪伴的环境中成长,夏洛特性格直爽,不拘小节,说白了就是缺少公主应有的礼仪和修养。
    长大之后,夏洛特被父亲许配给了荷兰的威廉王子,但性格叛逆的夏洛特严厉拒绝,并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逃出了肯辛顿宫,逃婚了。过上了自由快活日子的夏洛特,爱上了一个普鲁士王子,名为奥古。奥古其实是个渣男,自诩风流倜傥,情人众多,私生子一大堆,还跟一个已婚的女明星保持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父王将
夏洛特抓回王宫,软硬兼施,让夏洛特看清了奥古的浪荡本性,并将那段美好的初恋最终放下。
    最终夏洛特接受了父亲的安排,下嫁给了利奥波德,1816年在伦敦成婚。利奥波德出身不显赫,家境也不富裕,但年轻有为,声誉良好,且有自己的野心,想通过娶未来的英国女王实现自己的抱负;刚好夏洛特希望通过婚姻摆脱父亲的束缚,获得自由。婚后,两人非常相爱,形影不离,是标准的先婚后爱型。
    但属于夏洛特的幸福,却只有短短一年半时间。这期间,夏洛特两次怀孕流产,到第三次怀孕时,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了,加上当时落后愚昧的医疗手段,导致夏洛特难产,在生下一个被窒息而死的男婴后几个小时,也去世了。
    一夜失去妻儿的利奥波德痛不欲生,也因此失去了成为英国国王的机会,虽然后来继承了比利时王位,也娶了露易丝王后,但他一生只爱过夏洛特一人——临终前呼唤的依然是夏洛特的名字。

    肯辛顿宫前草地的尽头,立着尊维多利亚女王的塑像,这位1819年出生于肯辛顿宫的女王,是肯辛顿宫的第五位女主人,虽因政绩被英国人民爱戴,却是被中国人民讨厌的一位,就是她发动了对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
    维多利亚是乔治三世的第三个儿子爱德华的女儿,本来是个无忧忧虑的小公主,却没想到有一天会成为女王。国王乔治四世死后,王位轮给了弟弟威廉,威廉虽然有十个私生子女,但无继承权,王后生的两个女儿也死了,导致威廉去世后,王位轮到了维多利亚。
    1837年6月20日,就是在肯辛顿宫,18岁的维多利亚一下子成了大英帝国的女王,对着意欲以“ I am your mother”控制自己的母亲,骄傲地回敬道“But I am the queen”。
    其实当女王看似豪横,但却连自己的婚姻做不了主。20岁时,维多利亚遇到游学英国的俄国王储,两人一见钟情、相见恨晚,但当时英国和俄国的王室出于政治利益考虑,阻止了这对恋人,结果是含恨分手、劳燕分飞,一别34年再相遇,早已沧海桑田。
    愤恨的维多利亚发誓说这辈子都不结婚了,却转过身后,遇到了小自己三岁的表弟艾伯特,再一次一见倾心,要死要活非君不嫁。婚礼于1840年2月10日举行,与鸦片战争同年。
    婚后,夫妻恩爱,琴瑟和谐。无奈维多利亚是血友病携带者,先后生的九个孩子,不是血友病患者就是血友病携带者,女儿们与欧洲王室联姻的结果,是使这疾病在欧洲王室中蔓延,导致了更可怕的后果——很多王室成员相继去世。
    情深不寿,艾伯特在40岁时去世,维多利亚守寡40年,虽然做了一介女王,却也算不上幸福。
    1893年,维多利亚女王的女儿在肯辛顿宫内为其建造了一座雕像,表示对母亲的敬意,成为肯辛顿宫内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就是此时眼前的这座。

    接着说肯辛顿宫的第六位女主人,刚刚去世的伊丽莎白女王的亲妹妹——玛格丽特公主,距离我们比较近啦。
    玛格丽特公主生于1930年,是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和伊丽莎白·鲍斯-莱昂的次女,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唯一的妹妹。1936年,玛格丽特的伯父——有着“爱美人不爱江山”的爱德华八世于宣布让位,父亲成为了国王即乔治六世,姐姐伊丽莎白成为王位假定继承人,玛格丽特随即成为了王位的第二顺位继承人。
    被父亲视为掌上明珠的玛格丽特公主从小就展示出过人的艺术天赋,学习芭蕾、钢琴和声乐,担任多个艺术团体的指挥和主席并热衷于向普通人家的孩子推广和介绍高雅艺术。玛格丽特也是个小说迷,从12岁起她就不间断地阅读小说,最爱的小说是《战争与和平》。在早年的家庭老师眼中,玛格丽特极其聪慧,总能在最短时间内背下儿歌和短诗。从青年直到老年,玛格丽特每天清晨都要玩《泰晤士报》上的填字游戏。玛格丽特还是一个时装迷,虽然个子不高,但被形容为有着“沙漏形状”的美好身材,最喜欢收腰短裙和高跟鞋,从15岁起,已经开始穿迪奥的女装。
    父亲成为国王时,玛格丽特仅有六岁,对自己的生活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无从知晓,但慈爱的父亲却预见了一切。乔治六世知道,将来继承王位的只能是长女伊丽莎白,而玛格丽特则有可能永远活在姐姐的光环之下。为了安慰这生来只能成为“第二好”的女儿,乔治六世在别人都将大部分精力倾注于未来的女王伊丽莎白时,将自己更多的爱给了玛格丽特,以致于当玛格丽特长大成人后,舆论将她叛逆的个性归因于乔治六世的溺爱。玛格丽特18岁生日时,乔治六世骄傲地说“她有天使的容貌、娇美的身段和明星的气质。” 在公众眼中,伊丽莎白永远是尽心尽职的,而玛格丽特却始终只是一个漂亮的、被宠坏了的孩子,甚至在很多年里一直都是英国王室的麻烦。
    20岁出头的玛格丽特,爱上了36岁的飞行员彼得·汤森上校,他不仅离过婚,还有孩子,这在当时的公主来说,是不被允许的,除非放弃王位继承权。为了爱情,玛格丽特愿意放弃继承权,但是却无法承担被主教驱逐出教会的惩罚,作为一位虔诚的基督教信仰者,在公众舆论与教会的双重压力下,玛格丽特公主最终虽然屈服了,却既背叛了王室,又背叛了爱情,在自由灵魂与王室的规矩重重中倍受煎熬。
    几年后,玛格丽特勉强答应跟华莱士结婚时,华莱士却又爆出艳史丑闻。婚事告吹之后,玛格丽特仓促嫁给了摄影师安东尼,坊间传说是因为飞行员告诉玛格丽特自己要和别人结婚了,于是玛格丽特就答应了安东尼的求婚。
    婚姻的起初是美满的,诞下一儿一女,但渐渐不合。玛格丽特整天陷于烟酒之中,烟瘾最大时每天甚至要抽掉60支烟。酗酒、抽烟、与比自己年幼17岁的设计师罗迪忘年恋、被记者拍到身着比基尼躺在沙滩上的照片……最终的结局是与丈夫分居、离婚,与小男友也分道扬镳。
    再然后,是肺炎、抑郁症的折磨,严重的精神问题,肺部切除,以及多次中风,眼睛失明,靠轮椅出行……2002年,玛格丽特因中风引起的心脏病辞世。

   第七位,也就是最后一位入主肯辛顿宫的,是众所周知、芳华绝代的黛安娜王妃,玛格丽特的外甥媳妇。
    黛安娜王妃的爱情婚姻如同她引领的时尚一样,一直是街头巷议的话题,也是《太阳报》的头条,早已在记者们的长枪短炮下被窥视得体无完肤。本以为是现实版的灰姑娘,却发现原来自己的婚姻里,早已有个名叫卡米拉的人存在,身心俱疲的王妃对记者感叹道:“我的婚姻里有三个人,实在是太拥挤了点。”后来,卡米拉转正成为了查尔斯的第二任妻子,75岁时逆风翻盘,而黛安娜却已香消玉殒多年。但是别忘了,黛安娜的长子威廉可是英国王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还有两个孙子、一个孙女,都是王位的顺位继承人。
    肯辛顿宫是戴安娜去世前的住所,1997年,黛安娜王妃在法国遭遇车祸身亡的噩耗传出后,英国民众源源不断地前来肯辛顿宫吊唁,直到参加葬礼夹道送灵,共计出动了几百万人次。鲜花、素烛、写满深情的悼念卡,组成了花团锦簇的海洋,宫门前的鲜花更是堆积如山,据统计,那些鲜花约值 300万英镑,折合人民币3000万。

    纵观肯辛顿的这七位女主人,各有各的荣耀光环,也各不各的不如人意。历史的车轮碾过,只落得几声唏嘘。

    盘点完这些,该进入肯辛顿宫内参观了。
    开放的是前肯辛顿宫的部份,包括维多利亚女王受洗的房间和1760年迄今的皇室宫廷服饰展览。
    语音讲解器没有中文,大家只能是跟着感觉走,走到哪儿看到哪儿。

    经过适合打卡拍照之处。

    宫内的建筑精美不必多说。

    重点在于丰富的皇室服饰收藏,包括玛丽女王的结婚礼服、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家居服和礼服,当然还有许多华丽极致的配件,让人大开眼界。

    件件都是精美绝伦。

    也是皇家实力的展示。

    展品前都配有文字说明,但没时间一点一点慢慢翻,只能是快速经过,拍照记录。
   
    这件衣服上配的竟然是灯,而且还是施华洛世奇的水晶。

    看完展,重回室外。
    天气与之前相比,稍有黯淡,但依然是游客眼中的好天气。
    肯辛顿宫前也有一湾水,上面飘着很多鸟,以鹅居多。既然是完成了参观任务,剩下的时间就自由了,不如多看看鸟。

    看着看着,衣襟就看急了,原来是在纪念品商店新入的徽章掉水里了。
    万能的爸爸出脚想帮,救了衣襟的急,哭脸换笑脸,皆大欢喜。

    继续看鸟。
    天鹅,成双入对,最是高贵美丽。

    也有想吃天鹅肉的人,看得天鹅很不耐烦,直接甩脸子。

    出肯辛顿宫,有观光巴士车站,按外甥女下载的图片指引前往寻找。
    大家的眼神都不太够用,明明手里有打印的彩色图片,却还是找不见。问了路人,得知正确的位置,但就算是站在站牌下面,依然与手中的图片对不上。
    Kensington Palace站牌下面,有巴士公司的工作人员,即下图戴红色帽子的女士,与之确认过,无误,接下来就安心等车好了。

    有聪明的同伴,换到站牌的另一面再看,可不就是图片里的位置吗,换个方向就全对上了。

    巴士的频次还是可以的,很快,我们就坐上了观光巴士。
    很多城市都有这种双层观光巴士,深圳也有,但乘坐的次数却几乎是零。挤身在爱晒太阳的老外堆中,难免有些小小的兴奋,因为拿捏住了游客的标准姿势。

    这个观光车,也是伦敦通票中包含的项目,一天内无限次上下。
    车上配有耳机,可惜没有中文。

    所以,就只是坐着,让劳累的双脚得以放松,眼睛尽量看,能看懂多少是多少。
    看绿树覆盖的街。

    看其他的观光车,还有坐在车上的人。

    车站很密集,时不时停下来,但还是快过脚步丈量的速度。

    走过的牛津街、摄政街,坐在车上再走一遍。

    经过、拍过照的路口,也是眼熟得很。

    更眼熟的,还有特拉法加广场,人群聚集,一定是在举办活动。

    从高处看狮子,倒是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绿灯,行人通过马路,竟然也是乌泱乌泱的,都是奔着国家美术馆的方向。

    前方又出现了大本钟,眼前就是打卡拍照过的电话亭。

    又从白厅街上驶过,再一次经过二战妇女纪念碑。

    又经过唐宁街10号的铁门前,刚刚出来了一辆车子,保安在忙着关闭铁门。
    也有一些人聚集在门边,是在抗议什么。

    果然,是有组织的。

    坐了大概两个小时,感觉车子绕来绕去,却始终没经过我们要去的考文特花园(Covent Garden)站。
    决定下车,腿儿着去。
    下车的位置,是大家都熟悉的街,距离威斯敏斯特车站不远。
    走了没几步,马匹的出现,发现我们正在经过骑兵卫队总部,前天在圣詹姆斯公园对面看到的,正是皇家骑兵卫队的阅兵场,这一下全对上号了。

    除了衣着华丽更像是表演的士兵,还有全副武装的人,让气氛显得有些紧张。

    接近三点钟,还没吃午饭的我们,终于走到了考文特花园,外表看上去其貌不扬。
    考文特花园建于十八世纪,具有典型古罗马风情,曾是英国最大的蔬果花卉批发市场。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一番改造与复兴后,成为现在的剧院、古建筑、手工艺品小市场、特色餐馆、酒吧、时尚小店等彙集之地,成为历史街区复活的典范,无论从建筑风格还是功能上,在伦敦都是独一无二的。

    有杂耍,衣襟要先停下来看看热闹。

    变着花样的杂耍,不过是平常招式,是麦克风,让演员将现场的气氛烘托再烘托。
    平地之后,换独轮车,手里的道具也由普通的球,换成了刀和剑,再请出两位观众配合,全套的戏就成了。

    看上去颇具危险性的道具,在演员的手里飞来飞去,确实是需要训练的肌肉功夫,再配上夸张的语气和表情,难免吸引观众的目光。

    表演之后,是收费环节,观众全凭自愿。
    我们也辙了,看看小摊上都有什么。
    还真是可爱的小物件,尤其是钩针作品,成规模、成系列,爱了爱了。

    来这里,其实是为了吃饭。
    在楼下最里端的餐厅坐下来。

    随便点了几道菜,味道还不错,结帐时发现价格并不贵。

    吃完饭,才有精力关注更多,比如提琴表演。参加演出的几个老外,脸上堆着笑,很享受的样子。
 
    进来时的广场上,另一位演员也开始杂耍了。手上也是刀枪剑戟在翻飞,不同的是脚下踩着一层层加上去的滚筒和木板。

    看演出的小孩子,头发是真的好啊,羡慕~~~

    按外甥女设计的行程,我们应该在考文特花园这里再坐一次观光巴士的。鉴于已经坐了很久,不再需要那份新奇感,而是需要脚力可达的确定性。
    于是,继续腿儿着。
    竟然看到了鼎泰丰的店,早知如此,来这儿吃饭啊~~~

    又坐了一次地铁,在查令十字街车站上的车。

    查令十字街车站的繁忙程度,在伦敦市排名第五。

    坐地铁,是为了碎片大厦,尽管前日在泰晤士河的船上远远地看过,但还是想近前再看一看。
    没想到,楼下竟然看到中国字,简直就和碎片大厦一样的高大上啊~~~

    从近处看碎片大厦,还真是不如远看更全面。
    碎片大厦以伦敦具有历史性的尖顶和桅杆为基础设计,整体形态下宽上窄,最后顶部的塔尖渐渐消失在空中,就像16世纪的小尖塔或高桅横帆船的桅杆。碎片大厦高1017英尺(309.6米),共95层,其中72层可供办公、居住及观光,还包含一个15层楼高的公共观景廊,即远看上去像是烂尾楼一样的碎片部分。
    碎片大厦于2012年7月正式揭幕,其高度在全欧洲排名第二,仅次于莫斯科水星城。

   往下一个目标走,离开碎片大厦一段距离,再回身看,上部的形状体现得更明显。

    经过一处院落,墙上的牌子上写着King’s College London,即伦敦国王学院
    它是一所公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属于世界五十强名校 。2021-22年度,伦敦国王学院位居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33 ,QS世界大学排名第37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35,CWUR世界大学排名第40 。在2021年的REF英国官方大学排名中,伦敦国王学院位居全英第六位。
    伦敦国王学院1829年由英王乔治四世和首相阿瑟·韦尔斯利在泰晤士河畔创立,是伦敦大学创校学院、罗素大学集团成员、被誉为“金三角名校”。   

    走进这座英格兰第四古老的大学里,晃了一下。
    学校有世界上古老的护理学院,旗下的圣托马斯医院被《新闻周刊》评为英国最佳医院;其国王商学院获得AACSB、EQUIS以及AMBA三重认证,牙医学、护理学、精神病学、心理学、哲学位列世界前十,法律、医学、地理、政治、历史、文学、电信工程均位列世界前二十。此外,伦敦国王学院还拥有英国大学中唯一的战争系,为英国培养出了大量的军事和外交人才。
    截至2020年,伦敦国王学院共培养出16位诺贝尔奖得主、1位图灵奖得主、2位拉斯克医学奖得主,很厉害的说。 

    按外甥女设计的路线继续走着,身边是鲜花,还有看上去总是比我们闲的英国人,证据是端在手里的酒杯。

    我们的目标,是伦敦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食品市场——博罗市场,销售多种来自世界各地的食品,小红书里有很多笔记。
    外甥女的本意是让我们来这里吃晚饭的,而午饭则是考文特花园。

    而我们到达博罗市场时,早过了下午五点,店铺都已经收工打烊了。
    幸好在考文特花园刚刚吃过饭,不然错过了博罗市场的美味晚餐,会真的后悔。

    也算是在博罗市场打了卡,伦敦四天的行程基本上结束,原路返回碎片大厦方向,因为隔了一条河,需乘地铁返回酒店。

    回到下车时的车站,经过的糖果摊,各式各样的糖果琳琅满目,就算不买,看着闻着都是甜蜜。

    摸到了站台上,坐上了车子。

    车子开动,经过泰晤士河上的桥,这几天多次经过看过的。
    但车子停了,然后又返回到了上车的站台。

    觉得有哪里不对,下车问询,才知我们上的是火车,而不是地铁。
    在工作人员的一再指引甚至带领下,这才知道我们错在了哪里。

    地铁站,才是我们要的。

    下了地铁,伦敦第一天买的充值20镑的地铁卡中,还有3.5镑的剩余。也就是说,这几天坐的地铁并不多,基本上靠的都是腿。
    腿有腿的好,看的都是异域风景,贴近、真切、直观、立体、生动。

    更有这里的人们,有事没事,喝一杯就对了。

    经过的中餐馆,总是亲切,会让嘴角上扬。

    经过地下通道时,发现了一个新世界。

    眼睛里,都是彩绘。

    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顶棚上也是画得满满的,要搭梯子架子画的吧。

    与他处相比,这里的绘画更精细,美妙。

    酒吧,也藏身在其中。

    通道有多长,绘画便有多满,没有一处空白。

    重回阳光之下,绘画依然在进行中,还有正在创作中的人。

    意犹未尽。
    如此行伦敦一样,四天时间太有限,看不全伦敦的样子。

    回到酒店,衣襟早就说想体验伦敦眼,却发现排队的人太多,也不知要排多久才能坐上。
    回房间冲洗后,四姐说在伦敦的最后一晚,无论如何都要给衣襟机会,换了厚衣服,拉着衣襟去乘坐。票价成人40镑,衣襟36镑,折人民币就觉得小贵了。但坐的可是伦敦眼耶,贵有贵的道理,都是人间值得。

    四姐还等到天完全黑下来,用有限的拍照技术拍了伦敦眼的夜景,帮全团成员填补了一处空白,必须为四姐点赞。

    伦敦四日行程,就此结束。
    拼脚力的四天,费脚的四天。
    而伦敦的精彩,远不止这四天的脚力范围。如果,如果,可以在伦敦住上个把月,慢慢走,细细看,该有多好……

阅读(376)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