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吃泡菜去】 D5,首尔,青瓦台、南大门、梨花女子大学、猪蹄和首尔塔

0

    D5,2023年10月3日,首尔市内,青瓦台遇传统民俗演出、南大门不知所以然、梨花女子大学浸染学院风、 猪蹄之味美过齿难忘、紧赶慢赶还是没赶上首尔塔的日落

    又是以泡菜开始的新的一天。
    餐厅的早餐,每天几乎一成不变,只能是自己给自己换口味,以一只小面包来下泡菜,韩西混搭,也是吃得饱饱的。

    酒店大堂等车子,还是先帮衣襟把拉丁打卡给完成了。小孩子的精力旺盛,做作业并不难,难的是在繁忙的旅途中不能忘记还有作业这件事。

    从酒店前往青瓦台方向,经过敦化门。
    敦化门是昌德宫的正门和规模最大的宫门,而昌德宫则是朝鲜王宫里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宫殿,但并不在我们的行程计划中。

    离青瓦台越来越近,建筑风格有了明显的变化。

    出示预约码,从春秋门,进入青瓦台。

    青瓦台,韩文:청와대,对不认识的文字,需要一点一点细细看,才能对出来。

    青瓦台曾是韩国总统官邸,原为高丽王朝的离宫,是古代官员欣赏风景、吟诗作对的地方。1426年朝鲜王朝建都汉城(今首尔)后,把这里做为景福宫的后园,修建了隆武堂、庆农斋和练武场等一些建筑物,还开辟了一块国王亲耕地,王妃们在此居住,也曾举行过比武考试和科举考试。

    青瓦台傍山而建,本身就是一个大型的公园,点点秋意正在泛出来。

    在自己待腻了的城市中,来到别人的城市,总有看不完的风景点,都是新意、是欣喜。

    一种叫山桃草的花,淡淡的如同水墨,本意并不张扬,却在微风中花枝乱颤。

    很不容易捕捉、定格。
    但遇到对花事总是较真之人,总有办法让花儿以 静态呈现在镜头之中。

    花儿后面,是一处开阔的草地,中心位置设有舞台,写着11:00会有演出。
    时间还剩下20分钟,衣襟说想看演出,于是近前,坐下来等。
    演出准时开始,先是一个拉着大旗的人,迈着喜悦又坚定的步伐,快步入场,有强烈的造势作用。

    后面跟着一队男演员,一边走,一边甩着帽子上的飘带,转着圈圈,获得观众的掌声阵阵。

    演出正式开始了,先出场的是九个美女,表演的是击鼓。

    演员的前面和侧面共有四张鼓,鼓声时大时小、时急时缓,美女们在保证鼓声的同时,还要照顾到动作的齐整,这样演出才好看。

    动作不仅要齐整,还要加大难度,为了更吸引观众的眼球。
 
    第二个节目是由三位美女献唱,编排得不错,嗓音也不错,就是一句都听不懂,而歌声起起伏伏来来回回,感觉过于拖沓了。

    舞台一左一右,各站着一名安保人员,很酷很帅。

   第三个节目是舞蹈,演员上台排好队形,立即获得台下热烈的掌声。
   单说演员的服装,太好看了,手里的扇子更是。

    主演的服装和其他演员不太一样,被围在中间。

    大扇子舞起来,格外的出彩。

    扇子,让整场演出可收可敛,万千变幻。

    若不是这些扇子,怕是效果不会这么明显。

    看扇子舞动飘浮,如风儿吹过莲塘,如鱼儿戏水莲叶间,真的是太美了。

    就觉得那些扇子抢尽了所有的风头,其他的细节都被掩盖、忽略了。

    收尾和开场差不多,对观众来说,大有意犹未尽之感。

   第四个节目是男演员献上的,具体是什么节日,说不清楚,分成两个部分,前部分是纯表演的。
    主演头上顶着一朵巨大的白花,估计是传统造型,只是非本族人,看不懂。

    另外的演员帽子上则都有一根白飘带,根据演出需要,那些飘带会纷纷转动,很有意思。

    第五个节目是舞狮,白毛的狮子,面部造型也是韩式传统。

    台上的狮子,演员的组合、配合、做出的动作,是中国人熟悉的。

    演出是精彩的,获得阵阵喝彩声。

   观众越聚越多,但并不嘈杂,该鼓掌时就鼓掌,该安静时则安静。

    狮子下去之后,那群男演员又开始表演了,形式上是“比赛”,比谁的能耐大。
    演员手里转着的盘,像东北大秧歌中的手绢一样,不停地转啊转,变着花样地转。

    换不同的工具,都不影响圆盘的转动。

    应该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吧。

    然后又换成其他技能的比拼,徒手翻转对演员来说也是小菜一碟,对观众来说则是五体投地的佩服。

    演员帽子上的飘带也换成了更长的,圈转得很开。

    然后是那个扛大旗的人上场,不知那面旗子是多重,看他舞得很用力的样子,应该也是功夫,非一般人所能成就的。
    旗子上写着字,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内容。画的画,像狗也像马,也是不清楚具体所指。

    演员的跨下还拴着绳套,必要时可起到支撑点的作用。

    看上去有一定重量的旗子和旗杆,被演员以单指托起,耗的大概是内力。
    不过是一面旗子,竟然也能成为一种表演形式,虽然看不懂,却也为之鼓掌加油。

     看完演出,该正式参观青瓦台了。
    大韩民国成立后,最初的总统李承晩将这里命名为“景武台”,并开始作为办公室兼官邸使用。到了第4代总统尹潽善时期,将景武台改名为青瓦台。
     现在的青瓦台本馆,是韩国第6任、第13届总统卢泰愚(1988-1993在任)在任时新建的,主楼是韩国总统官邸,有总统办公室、接见厅、会议室、居室,配楼有秘书室、警护室和迎宾楼等。

    青瓦台得名于主楼的青瓦,这也是它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不仅仅是主楼,其他能用瓦的地方,也都用的青蓝色瓦片,让建筑看上去明显是一整体。一些西方媒体认为,青瓦台是效仿了白宫,称青瓦台为“Blue House”。

    进入仁寿门,是总统官邸,是总统及其家人居住的地方。

    建筑整体是韩国的传统房屋“韩屋”模样,呈L字型结构,分为居住空间和会客空间,官邸的屋顶与本馆一样是青蓝色的屋顶。
    沿着外围参观,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寝室、更衣室等内部的样子。
    门前,还真的发现了几块平整的菜地。

    还真的种着菜。

    果树上也挂着果子。

    有几种果树。

    院子之间的通道,颜色与砂土接近,细看却是一种织物,踩上去有凹凸感。

    据说,青瓦台区域内除了看建筑,还有文物,大约有60多件。从官邸出来后,左手边有一条小路,看到很多游客都往上走,便也跟了过去。
    自有小花小草引路。

    认识没多久的肾茶,这里也有。

    衣襟不想爬山,但没办法,只能跟着,一路需要找乐子。

    小径悠长,慢慢走,细细品。

    映入眼中的都是美好的画面,经得起前看后看。

    还见到大概叫“八宝”的花,颜色很是漂亮。

    白色的花儿,度娘识别说是大花六道木,美美地倚墙浅笑。

    还真的看到了庆州方形台座,上面是石造的如来坐像,铸造于9世纪韩国统一新罗时代,因佛像面容英俊,因此又被称为“美男佛”。没像其他游客一样拍照,所以没有照片为证。
    还有五云亭,上面绘着由五彩祥云映照的风景,如同神仙在戏耍,也是没有拍照。
    拍下来的,依旧是点点秋意,在枝头漫卷开来。

    韩国人是有多喜欢泡菜,便会有多少酱缸,所以有这里做成景,让人莞尔、忍俊。

     最后参观的才是主楼。
     本馆的建筑最是为人熟知,屋顶由15万片青蓝色瓦片组成,与背面的北岳山相响应,美丽非凡。

    门前开着的木槿,个头超级大,是韩国的国花。

    青瓦台本馆建成于1991年,共有2层。
    1层是总统夫人的办公室和会议室,2层则是总统办公室。

    沿着楼梯爬上二楼。

    楼梯上方的画,是朝鲜关岛,挂在最显眼的位置,韵味十足。

    做为曾经的韩国总统官邸,这里设有总统办公室、接见厅、会议室、居室等等。

    2022年3月20日,韩国候任总统尹锡悦宣布,将韩国总统府由青瓦台迁往位于首尔市龙山区的国防部大楼,同年5月10日,青瓦台向公众全面开放参观。
    要是早几年来首尔,还真的赶不上这波红利。

    就只是随意地参观。
 
   墙上挂着历任总统的画像,其中有大家比较熟知的名字,比如李明博、朴槿惠、文在寅……在朝在野,各有各的风光和窘迫。

     能出现在总统府的字画,应该都是有来历的。
 
    本馆前的草坪,很是开阔。
    连续几天的行走,脚步是疲累的,心情却是阳光的。

    离开青瓦台,对面就是神武门,是进出景福宫的通路。

    往下一个目的地走的路上,遇见流行的队伍,交通有所受阻,但并未被完全堵死,只是通行时间稍慢而已。

    有警察维持秩序。

    铺天盖地的全是标语。

    拥挤的城市中,雕塑见缝插针。

    到了南大门,挤身于非常热闹的集市中。
    放眼,全是小摊,出售各种日用零碎,很像二十年前的深圳东门。穿插其中的人们,不再是圣水洞和三清洞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是大爷大妈,应该是东西确实便宜的原因吧。
    转身其中,很是茫然,不知道我们来这里是要做什么。还是衣襟眼尖,发现拐角的店里有库洛米雨伞出售,当即付款成交。

    喧嚣中,竟然还有自在的一隅。

    时间已是午后,是时候吃东西了。只是放眼四周,并没有什么饭店,反而是身边的一间小摊前排着长队,估计一定是受欢迎的,便也跟着排起队来。
    一边排队一边看,其实只有一种东西出售,是圆饼。店主是个大叔,身材和脸型都经得起细看。大叔把面剂摊开,揉进馅料,再放到热板上,应该是面软的原因,面团会自动摊开,最多两分钟,一张饼就烙好了。
    出锅的饼,被大叔折叠着塞进纸杯里,到手时滚烫,吃得更烫。一边吃一边观察、品味其中的馅料,很像月饼中用到的五仁,还算是好吃吧。

    小摊的隔壁的另一间摊上,锅里煮着的是虫子,满满一大锅。
    不知道喜欢吃这个的人会有什么样的肚量。
   
    原计划在南大门是要美餐一顿的,没想到这么轻松就给我们搞掂了。
    带着新得的伞,挎上新得的包,也算是没白来上这一趟,也弥补了昨晚在东大门留下的遗憾。

    还端走了一杯饮料,降一降拥挤人流生出的燥。

    既然是还没吃上正经饭,不如就前往一个有好吃的地方。
    去的是梨花女子大学
    梨花女子大学是私立大学,建校于1886年,是韩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亚洲AACSB认证大学之一。 
    进校门后直接驶入地下停车场,包括停车场在内的各层楼,电梯间处都设有卫生间,在韩国多为如此设计,很是方便。
    从停车场上来,是大堂,很安静,学院风浓郁。

    梨花女子大学诞生于十九世纪末,当时的朝鲜半岛危机四伏,西方和日本殖民者都对这个国家垂涎已久,朝鲜王朝为了摆脱困境,决定从清朝独立,并效仿日本,大力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理念。
    而梨花学堂,就是最早建立的西式教育机构之一。梨花女子大学原名梨花学堂,是朝鲜高宗皇帝和明成皇后为纪念当时首先在韩国开创女子教育的循道卫理会医生Scranton的太太而命名的。
    1948年改名为梨花女子大学,是世界上最大的女性教育机构,也招收男生,不过比例偏小。

    推开门,室外,正是人们追逐的打卡之处。
    位于校园中轴线上这一充满了现代风格的建筑,并非高楼,而是往地下挖掘出来的半埋式结构。设计师巧妙地利用了首尔起伏的地势,将新的建筑融入了校园环境,而完全没有破坏原有的景观。
    这意味着,很多教室是下沉式的设计。

    天空依然的好,只是管不了太多光线的问题,留下照片即是满足。

    衣襟发现地上的砖有意思,跳起格子来。

    在校园里随意走走逛逛。
    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梨花学堂发展壮大,成为了韩国最有名,水平最高的学府之一,从这里走出了众多优秀的女性人才,包括六名总统夫人。

    最初的梨花学堂,是一所有着教会背景学校,所以其中很多建筑也都具有西方宗教建筑的特点,比如位于中轴线上的大礼堂,也是一座基督教堂。
     台阶上是打卡拍照的最佳地点,而我们要求不高,简单拍即可。

    还经过大学博物馆,却并没有进入参观的意思。

   

     竟有一组文物,就摆在路边的草坪之中。
 
    与学院风有关的雕塑,自然也是有的。

    尽可能将看到的影下来,虽然并未近前。

    绿色屋顶的西洋式风格建筑,掩映在蓝天之下的绿树丛中。
 
    银杏叶,已经开始泛黄。
    首尔的秋天,只能停留在想像之中。

    小红书上的打卡点,位于校门内侧,是一面不算大的墙。

    匆匆潦潦,算是参观完了一所大学。

    学校周边,全是好吃的,吸引我们前来的,一定有与吃相关的元素。
    出校园,正对面的商业街上,布满了各种女性喜爱的服装、饰品、美甲、大头贴店、甜品店,还有一间很有名的咖啡馆。
    而我们要找的,却是一间猪蹄店。到了门前,才发现是外卖店,无法堂食。

    接着找,没多远便有一家二代猪蹄店,二代的意思不难理解,店,是一代开的,二代接着开。
    进门处,摆着炮制好的猪蹄,闻着是真的香。
    点了一份超大份的猪蹄,切成薄片,码好,端上桌,配以白菜叶、辣酱、蒜片,好看,更好吃,真的特别好吃。
    另点了一份米酒,还真是很容易上头。

    蘸料中用了虾米,似乎很少经历这般搭配。

    好大份的猪蹄,超大超满足。

    又是一天仅有的一顿正餐,吃到扶墙而出。
    原路回到梨花女子大学,前往停车场的路,再次从中轴线上经过。傍晚的光线有所减弱,建筑变得灰暗。

    是啊,时候不早了。
    测算,差不多可以赶上南山公园的日落,于是追了过去。

    好天气,是真的有日落可以追的,只是观看日落的最佳地点一时无法抵达,只能眼睁睁看着太阳从树的缝隙之间,一点一点往下坠。

     快步的我们,任由着登山路变得越来越黢黑的登山路。
     当首尔塔最终出现在眼中时,太阳已经妥妥地落没了。
    眼中的首尔塔,又名汉城塔,高236.7米,建于1975年,是韩国著名的观光点。

    既然来了首尔,登塔是必要的,就算不是为了日落。

    落日的余晖,还弥漫在天空中。

    留下最后的美,给晚到的人赏。

    如今的首尔塔被装饰一新,里面有很多家咖啡馆、酒吧。

    还有一间用于展览,进去看了看。

    很多画,色彩明快,清新自然。

     也让首尔的夜晚,显得年轻了许多。
 
    转了小半圈,太阳的余晖彻底消失不见,首尔的夜色开始弥漫。
 

     或许,首尔会是一座让人待不腻的城市吧。
     或许,还会再来首尔,守一场日落。

阅读(214)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