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西双版纳】 走进傣寨,学傣文、榨糖、制陶、观界碑、品尝孔雀宴和香莲小火锅

0

    2024年1月23日,游学活动进入第三天。
    行程安排:走进中缅第一村勐景来,学习贝叶经书傣文、体验制糖民俗和制陶、打卡中缅界碑、入住香莲主题酒店、品尝特色孔雀宴和香莲小火锅,在美色中深陷难以自拔

    景洪告庄的酒店,一连住了三个晚上,这一天要暂时离开,去勐海县住一晚。但之后还会回来再住一晚,所以大件的行李可以寄存,不必搬来搬去。
    早餐后离开景洪,奔向勐海县。
    一路飞车,见到很多粉色的花,无论是远处,还是近处。

    问导游,说是樱花。

    街道两边的,显然是人工栽种的,但山林间的,应该是野生的吧。

    中间在加油站停留休息,孩子们对后院菜地里的蔬菜特别感兴趣,就差下手收割了。
 
    大巴车将大家带入勐海县打洛镇的勐景来寨,是一个典型的傣族传统村寨,位于中缅边境,也被称为中缅第一寨。

    跑了一上午的路,午餐已经备好,就此客人落座了。

    这一坐不要紧,竟然是坐在了孔雀的旁边。

    哇哇哇~~~
    会不会太惊艳了,如此哇塞的饭,只有版纳才最是配得起。
    也只有跟团,才能有如此安排,若是自由行,也需要凑齐一大桌子的人,才能点上这道如此华丽的饭。

    这么美丽的饭,看比吃,更有感觉。

    拿起筷子,往嘴里具体塞了些什么,已经完全没有感觉,因为眼睛一直盯着那道华丽的饭。

   放下碗筷,开始中缅第一寨的参观。
   位于村头的塔林里,汇集了58座佛塔,佛光闪闪,充满着祥和之气,像一支支破土而出的春笋,被当地人称为笋塔,见证着千年古寺的传承。每座塔的顶端都有许多小铃铛,当有风吹过时,便会听到风铃般的声音,传说是来自佛界的梵音,为人们带来幸福吉祥。
    公元1028年,傣王召烛拉翁勐景来为了表彰一百零一位高僧,兴建了101座大小佛塔,塔群雄伟壮观,据传当时有3万多名信徒汇集于此朝拜。但历经千年风霜后,原来的佛塔已经损坏,现在的塔林是后来修复的。
    每年傣历的1月,当地傣族村民都要带上礼佛贡品在塔林举行“塔摆”,寺庙的僧侣会也会在此诵经,为众人祈福。

    塔林附近,有一棵2000多岁的菩提树,被当地人奉为神树。

    一口被护住的神泉井,看着不起眼,却是泰国皇宫典籍中记载的三口神泉之一,相传是古代傣王宫用泉,现作为泼水节浴佛的专用泉,也被称为“吉祥之水”和“幸福之水”。

    走进勐景来佛寺。

    佛寺谈不上规模,却已经有1370多年的历史,是西双版纳最古老的佛寺之一。
    勐景来佛寺两侧的龙被称为纳加。纳加在南传佛教文化中很常见,尤其是在泰国。相传佛祖讲经说法时,河里的纳加听入了迷,后来幻化成人形想出家,但一次意外现了原形吓坏了众人。佛祖被纳加的虔诚所感动,便让它留在寺院中听闻佛法。因此,在南传佛教寺院中,常常可以看到纳加雕塑在寺院两侧,或者盘曲雕塑在佛堂的两根柱子上。

    与佛寺连在一起的,还有贝叶书院。
    勐景来佛寺同时也是整个打洛镇的中心佛寺学校。南传上座部佛教唐代始传入西双版纳,对傣族等民族的传统信仰产生了深远、广泛的影响,因此佛寺也往往成为傣族人的“学校”。
    导游讲了很多关于傣族男孩出家的事情,每个男孩都要有出家的经历,寺院不仅仅教他们念经,更通文识字、懂规矩、识礼数、能写会算,在某种程度上满足傣族人生活和精神上的需要,使傣族人的各种生活习俗得以传承。

    孩子们被导游带进书院,由大佛爷传授傣文,包括读音和书写。家长则到佛寺大殿内,席地而坐,冥想放空。

    冥想结束,也走进教室,看孩子们跟着大佛爷念傣语、写傣文。

    一边读,一边写,收获很多。

    换了T恤,继续写。

    孩子们的学习能力,都很强。

    大佛爷,非常年轻。

    学习结束,和大佛爷合影,做为此行的珍贵纪念。

     教室里的学习结束,接下来的部分就轻松了。
     开始在村中闲逛。
     村寨古朴典雅,寨里的114户傣家依然保留着传统的居住形式和生活方式。

     云南省首批5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中国傣族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基地、中国文化旅游示范基地等数十项荣誉称号,让人们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

    说回我们团,大家都对小摊上的东西尤其是好吃的,两眼放光。

    苹果枣,水份特别足,甜度适量,深得受众的好评,速度下肚。
 

     被导游带到村中的开阔之地,院子正中的榨汁机, 是孩子们接下来的活动内容。

    分好小组,即刻开动。

    话说还是挺重、挺需要体力的,特别适合安放孩子们的洪荒之力,不愁无处发泄了。

    机器很好用,甘蔗被整根放进去,甘蔗汁汩汩地流出来。

    每组两根甘蔗,接满一壶。
 
    到了享受劳动成果的时候,喝甘蔗汁,就是在喝浓糖水,一杯下去之后,再难喝下第二杯,太甜了。

    看着孩子们忙活,也看着风景,时光就这样在此时慢了下来。

    榨完甘蔗汁,又跑去制陶,这些都是村寨居民保留下来的传统劳作方法。

    活动还没开始,先参观架上摆着的陶制品,据说硬度一般,但看着还是挺可爱的。

    制作淡不上精细,但很讨喜。

    用于日常生活,也足够了。

   继续等着老师来的孩子们,内心早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老师讲解完成,终于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了。

    萌萌的动手能力更强,衣襟跟着虚心学习。

    玩一会儿,感觉动作要领还需要加强,孩子们纷纷起身,去另外一边的婆婆那里参观学习。
    被丢在现场的半成品,也还算有序吧。

    婆婆一边讲,一边示范。

    熟练工,就是不一样。

    转回身,孩子们的作品也完成了,也很像样。

    最终,都有作品提交。 

    衣襟也是尽力了。

    孩子们制陶的地点,在一棵巨大的酸豆树下,树上结了很多酸豆。

    萌萌妈妈是专家,说应该是好吃的。
 
    坐在树下看热闹的老爷爷热情地推出已经成熟的酸豆,剥开吃,酸出一嘴口水,此时看图,依然口水连连。

    制陶结束,去酒店办入住。
    酒店名为勐景来香莲主屋,同在寨子里,方便抵达。

    从到前台刷脸拿房卡,到走去房间,一路都在看莲花,闻起来很香的莲花。
    开始明白香莲主题酒店的真正含义了。

    房间在一楼,光线一般,但面积不小,只住一晚,也还不错。

    窗外,是荷塘,看得心里美。

    桌子更是不小,特别适合写作业,可惜为了省体力,作业被寄存在了景洪的酒店。

     床上折出来的小象,也很是可爱。

     房间里没待多会儿,就又出门,因为要去界碑处打卡。

    树上结的果子,像番荔枝,但个头更大,外观有些像手榴弹,被团友告知是牛心果。

    香蕉不会不认识,长成如此密集的长长的一串,必是因为这里的土壤肥沃,气候适宜。

    村边,被铁丝网封住的那边,就是缅甸了。
 
    女孩们纷纷用上手机,边录边发社交圈,以表达心中的小激动。

    到了界碑处,终于可以严肃片刻了。

    回酒店的路上,有三角梅遮阴,傍晚的光线很美,适合美拍。

    摄影人阿信自然也喜欢这片光影,帮我们影下美的图片。

    再回到酒店,直奔餐厅,因为要吃火锅。

    蘸料已经准备好了。

    孩子们也到位了。

    但食材还没完全摆好,大家都在等,包括阿信。

    也背着相机跑近桌边,又是第一时间被惊诧了。

    就算没摆完,那张巨长的餐桌,也已经足够让人惊艳了。

    一盘又一盘的食物,继续往餐桌上添加。呈现在眼中的色彩,越来越光鲜亮丽。

    尤其是其中的莲花,简直是无所不在。

    一朵又一朵的香莲,构成盘中餐的重要部分。
    有香莲装扮的餐桌,想不美太难啦~~~

    桌上的食物越来越丰满,就快放不下了。

    如此盛大的餐桌,也是只有跟团才能见到的阵仗,若是只有一家人的自由行,万万做不到这一点。
    做为旅游社来说,此时点赞,是必须的。

    一切都已经就绪,开吃开吃。
 
    荤素搭配,各取所需。   

    而其中的重点,一定还是香莲。
    摆在盘里的香莲,不光是为了好看的,更是因为好吃。
    挟一朵放进火锅里,烫上十秒钟,就可以入口品尝了,轻嚼,满口香水的香。

    大家都在尽力吃,但桌上还剩下很多,因为量太大了。除了浪费这一点之外,哪哪都好,就连香莲泡的水也好喝得很。

    被火锅撑到的孩子们,又积攒了大把的洪荒之力需要发散,阿信挺身而出,陪孩子们在夜色中奔跑,很是出了几身汗。

    又沿着寨子里的大道散了会儿步,还是绕着荷塘。夜色中的香莲,依然在朵朵盛放。
    夜色悠长,且留香。

    跟团游版纳,没想到屡屡被美食所惊艳,无论是午餐时的孔雀,还是晚餐的香莲。

阅读(106)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