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时间上已经出了正月,却不妨碍过年片子的整理。
继续说,我们家的年。
从大年初一说起吧:
初一
假期中的孩子们,实现了电子产品自由,除了吃饭和睡觉,分分钟都对着屏幕使劲。
这方面对衣襟有所约束,但衣襟想要一起玩耍游戏的伙伴却不好凑,多数时间也只能是对着屏幕。

对甜食,之前衣襟没有这般热衷,想着毕竟是过年,便由着衣襟放纵开来。

大年初一的早餐是饺子,忘了拍照。
早餐之后基本上就忙着准备晚餐了 ,总有人在厨房里忙着,到了饭点,总有一桌好菜好饭,喊人来品尝。相比除夕夜的大餐,初一偏向清淡和家人口感,吃得舒服更重要。

有人还穿着除夕的过年服,红彤彤的,也是应了大年初一的美丽心情。

初二
依然是早餐后开始的厨房里的各种忙,大厨有事离开两天,帮厨们的主场,手脚确实忙乱些。
依然有肉段,依然以可口为主。

还有家人去赴其他的约,这一天一起吃晚饭的人相对不多,但酒却没少喝。不怕,大不了喝多了睡觉,反正赞助的酒足够。

初三
初三的早上,照例吃饺子,大家一起动手,速度和质量都杠杠滴。
衣襟拿着小仓鼠前来捣乱,谁怕偏往谁身边挨,要的就是这份讨人厌。
是蒸饺,把牛肉当成了马肉,但不管是啥肉,吃得香才是真的肉。听说是牛肉不是马肉,衣襟便放心了,吃得香且多,身上的肉就是这么一点一点堆起来的。

冻的梨和柿子,才想起来吃,衣襟也才发现冻柿子的美味,吃到停不下来。

和衣襟一起去三姑家走了个亲戚,这一天等于是加多了一份正餐,都是好吃的,摆满了茶几。
感谢主人用心的准备和细心的招待,有亲人的感觉真是好。

最爱的,还是主人家的大米饭,五常大米。
用的是最基础款的国产电饭锅,因为衣襟急着吃,跳闸前五分钟出锅,却恰到好处,颗颗饭粒晶晶亮,满屋子都飘着米饭的香。平日对碳水躲着走的人,都忍不住吃了一碗。

这边刚放下饭碗,家里的晚餐又开始了,饭碗再次端起来,酒杯也端起来。

最出彩的一道菜,必须来个特定。

大厨初一一早回海伦参加大哥的葬礼,办完事再赶回来,开车开了六个小时,辛苦自然是辛苦的,拼的正是家人之间的这份凝聚力。
热烈欢迎大厨归队,同时聆听丧事的细项,更多是为人处事与人生感悟。
有幸,我们生在一个大家庭,家人和睦,积极乐观。为我们自己而举杯,为我们的年而举杯,有些话必须有酒才能表达出来。

初四
早餐是饼,有馅饼也有油饼,各取所需。
边吃边告诫嘴巴要节制、节制,前日体重称的模式问题解决了,上称,人人都重了。

大厨归位,这一天的厨房里,格外的忙。
酸菜,永远是最爱。三姐的酸菜切得好,切酸菜的活总是三姐来;大外甥话不多,一直在打杂的岗位上兢兢业业。

大厨的一身功夫,离不开过油,顺便帮衣襟把虾片也炸了。

大肘子也烀了一只,是真的好大只。
至于切肉,咱只是在镜头前摆了摆样子哈,真正的切手在幕后。

更多时候,是端着相机,左拍右拍,拍着玩。
比如,餐餐都有的林蛙。这些蛙,是林中养的,宿命就是解决人类的馋瘾问题,与环保和生态扯不上太大关系。
年前,有两波人送来了几百只,需要餐餐吃,不然就牺牲浪费了。
虽然不敢吃,但对着它们拍照却不打怵,先帮它们摆摆造型,不敢看的,此时请绕开哈。

两只蛙的对话,也蛮有趣的,且生动,活灵活现。

大厨过油,做了锅包肉,只是量不大,孩子们分光了,大人都没吃到。
助理厨师做的实蛋,也是平日里难得吃到的美味。
没想到衣襟最爱的竟然是凉拌花生米,吃得很不客气。

一晃,过到初四了。
体操老师发了初八集训的通知,紧跟着订了初七的回程票。
距离回程是越来越近了,不舍的情绪开始漫延,依然为在一起而开心举杯。

在一起,娱乐活动不可少。

拉大车的场地在车库,条件艰苦,参与的人却依然乐在其中。

衣襟的娱乐在于烟花,在哥哥的帮助下,终于敢尝试加特林了。

加特林好玩,却昂贵,更实惠的还是手持烟花,管够。

可以尽情燃放,是回老家过年的引力之一。
夜晚的厨房里,手擀面又在大肆登场中。

有人说煮麻辣面,立马得到孩子们的拥护,全程参观,那是急于入口的急迫心情。

衣襟也得了一碗,一边用白水涮着一边说辣一边吃到停不下来。

更多人吃的,还是传统打卤面,依然要靠抢的,场面总是很热烈。

一起喝酒高兴,吃面更高兴,一起过年,就是高兴,从头到脚都高兴。

初五
到了初五,早餐依然是饺子,这次是真的马肉。
依然是大家一起忙,一起吃,热乎乎的饺子,真是人间美味。

衣襟起得晚,把饺子端到床上,惯孩子是真的。
对衣襟,不能说是马肉,要说是牛肉,因为衣襟属马,不忍心吃马肉,心情可以理解。
既然不是马肉,尽管放心吃,一身的肉,就是这么养出来的呀~~~

眼见着,时间在飞逝,衣襟抓紧时间数剩下的烟花,尽可能多地燃放。

还得了一只小兔子玩偶,萌萌可爱款。
抱着大兔子喝大白兔奶,真是享受啊~~~

冻梨主场,一化一大盆,只要牙口好,管够啃。

正忙着准备晚餐时,听说有贵客来,那么摆盘要讲究一番了。
衣襟出手完成的水果拼盘,足够鲜亮。

应四姐的要求也出品了一只天鹅,用材简单,百搭,也为餐桌提亮。

依然有林蛙。
想让它们立起来,却软趴趴的,即使用了道具支撑,依然很难做到。

希望三只相互助力,却依然滑溜溜的,立不住。

索性让它们都趴着吧,那些长长的腿软软的乱动,把盘子弄得都是汤汁。

索性把所有的蛙都放回盘子里,汤汁也浇上,看着更像一道菜。

一边是玩,一边是活,真正干活的人,都在厨房里。

大厨世家出身的妈妈再现厨房,出品的还是孩子们爱的麻烦香锅,掂起大勺来就是像样啊~~~

客人提前到来,厨房里一通忙乱后,一大桌美食悉数端上餐桌。

分坐两桌。

初五来的客人,必是财神。
是主动要求前来喝酒的,为的是邻居多年的情谊,情同家人。大家都过得好,比什么都好。

酒足饭饱之后,夜晚场的烟火再次走起来。

烟花易逝,却无限美丽,如青春,和那些与青春有关的过往。

初六
一天天过得极快,到了初六,有人请吃晚餐,不必在家里煮饭。
订的就餐时间前到达位于村中的饭店,经过的农家,院里院外都是鞭炮响过的痕迹,那是红火的、响亮的中国年。

饭店有一条河渠,冻得彻底,踩上去,正是童年时的脚感。

夕阳正在西下,洒在农田里的白雪之上,照见的是眼更是心。
身边只有手机,而且是马上没电的状态,还好想记录的都记了下来。

顶着寒风回到屋里,换了家人的手机再出来,刚好有一辆车,正拉着马进院。
那是一匹高高大大的马,身形健美容貌不逊,而前方等待的,却是被屠宰被端上餐桌的命运。
问做了一辈子农民的二姐夫,说现在的农民完全不用牛马来耕种,是机械化改变了这一切。

唏嘘难免,不影响大口吃肉。
刚出锅的马肉,村中小店出品,口感确实出众。

下图菜品,全部出自马身上,道道都美味。

另外还点了非马肉的一桌,为了孩子们。

分开两桌坐,不吃马肉的在一桌。家长啥都吃,为了陪衣襟而坐在了这一桌。

一餐马肉吃得尽兴,齐齐的家人在一起,其实吃什么都高兴。

春节场在老家的最后一个夜晚,把烟花再次清理一遍,为了让衣襟过足瘾。

还有没吃够的冻柿子,抓紧时间送进肚子里。

和大姨有说有笑,都是不舍的情愫。

初七
早起,饺子已经包好蒸好。
初七,原本应该吃面,因为要返程,“上车的饺子下车的面”,遵循老话走准没错。

谁呀,又化了冻梨和冻柿子,肚子里能装下的已经非常有限了呀,时间也已经很赶了呀~~~

辞别家人,两小时后到达哈尔滨机场,新春的气氛也是有的。
这一次,最先撤离的是我们一家。

从家人团聚的热闹中抽身,生活回归原来的节奏,接触宫奇峻。

看完《龙猫》,再入《千与千寻》,衣襟阅读的速度很快。

随着飞机的起飞,老家,老家的冬天,是彻底再见了。

在丛山峻岭之上,在江河湖泊之上,从北到南,纵贯中国上空。

深圳机场,衣襟说不想吃面,那就汉堡吧。既然年过完了,吃什么也回归平日好了。

可明明还是年,才初七,年还没那么快过完。
家里的聚餐图同时发来,只是没有我们。
从1月10号到28号,前后18天,理论上够久,心理感受却是短暂。
想念,离开的,回不去的,老家。
想念黄昏时分的灯火。

想念太阳冉冉升起的晨。

想念的,是故乡。

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写的太好了,写出了这一大家族过年的欢乐场面,看了很感动,祝你们家族永远开心。永远幸福!
谢谢温馨姐姐,这些文字太温暖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