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香港】 去瀑布湾公园看瀑布

0

    追着Aiinsky的脚步走,知道了瀑布湾公园。
    周五放学后,带着衣襟,也去走一走。
    先乘轮渡前往北角,一如的海上风景,百看不厌。

    到北角,需转乘大巴车。过马路时,发现了叮叮车。
    不久前听Aiinsky说过叮叮车,说很好拍照,还说要很久才能等来一辆,没想到这就给遇上了。

   叮叮车的正式名称是 “香港电车”,因行驶时会发出 “叮叮” 的铃声而被亲切地称为 “叮叮车”,从1904年运营至今,是全球仅存的全双层有轨电车系统,主要行驶在香港岛的繁华路段(如中环、铜锣湾等),既是实用的公共交通,也是香港的文化符号之一。

    接二连三,不断有叮叮车驶过,大概是高峰时段吧,车次很是密集,不像Aiinsky说的那样很久才有一辆。

    车身上 ,是各种商业合作,所以很少有两辆车长得一样。
 
    不是专为叮叮车而来,所以只是远远地拍一拍,一边拍一边等我们要乘坐的大巴车。

    上了巴士,喜欢坐在二层的前排,可以看街景。
    看的重点,还是叮叮车,很长一段时间,都与叮叮车的路线重叠。

    不同款式的叮叮车,尽管看。

    12月7日是选举日,车身上也有宣传。

    深的浅的浓的淡的,各种风格各种模式,都被印在叮叮车上。

    从港岛的东边,一直到南边,坐了很久的巴士,终于到了终点华富邨。

    沿着海边,往瀑布的方向。
    所经之处,大概就是瀑布湾公园,只是人无法靠近海岸,而是走在相对远一些的高处。
    看到挨着的几棵白千层树,顶着满枝的白色花儿。白千层树皮呈灰白色,常以薄片状剥落,所以得名。

    竟然还发现了树上的一只松鼠,等了很久,都不肯露多一些脸。

    灵活的身影在枝间跳来跳去,很有可能是在吃花蜜。

    乳白色的穗状花序极为密集,外形特别像 “小毛刷” 或 “奶瓶刷”。

    前方有路向下,终于见到了瀑布。
    同时发现,瀑布被栅栏锁在了里面,无法更靠近。

    拍了图,想着不过如此,有些小小的遗憾。
    又一想,不对呀,Aiinsky明明是人站在瀑布前拍了图的,那么就一定是钻过栅栏靠过去的。
    于是也不管不顾地,钻了过去,拍了瀑布图。但凡遇到此种情况,队友是一定不会越界的,此时不被强行制止,已经满足。

    瀑布水,是从公路上下来的,不知水源具体出于何处。

    看完瀑布,也就完成了主题。
    继续沿着海边走了走,追着日落。

    黄昏时分的光线,真的是美。

    花儿开得更美。

    树上的披挂,又来了,来处同样神奇。

    日渐西沉,天空变得越来越美。

    还发现了一面国旗,在夕阳之下,特别鲜红。

     海边的山坡上,出现了大量的密集的佛像及各类神像,数量多到不太敢看,目光能躲闪就躲闪。
    难免好奇,为什么这里会有这么多的佛像呢?
    其形成有多种原因:
    其一是民间信仰禁忌催生神像的收容需求。香港很多家庭和店铺都有供奉神像的习俗,但遇到搬家、店铺倒闭,或是神像老旧损坏时,当地人有着 “不能随意丢弃神像” 的禁忌,认为把曾经供奉的神像当垃圾丢,是不尊重神明的行为,还可能带来不好的运气。而瀑布湾公园附近的这片临海山坡,逐渐成了大家默认的神像归宿地,人们纷纷把不便带走的神像送到这里,慢慢就形成了此时眼中神像密集的景象。
    其二中专人长期打理形成的聚集效应。这里能长期留存并聚集起数千尊神像,离不开黄永明(黄伯)的长期守护。三十多年前这里还只有几尊孤零零的神像,黄伯偶然发现后便主动承担起照料职责,每天挑水擦拭神像、修补破损的雕像、按时上香清扫。随着他长期照料的事传开,大家都知道这片山坡能给神像安稳的 “住处”,就更愿意把废弃神像送到这里了,神像数量也从寥寥数尊增至数千尊,甚至还出现了中式关公、观音,以及泰国四面佛、西方十字架等多元神像。
    其三是街坊助力加固神像的留存基础。周边华富邨的街坊也为神像的留存出了力。曾有居民提议修建泳棚时,为扭转当地风水不好的传言,大家一起帮忙用水泥等材料将神像固定在山坡上,避免神像被海风海浪损坏。后来晨泳的居民还会主动帮黄伯搬运神像,这些街坊的自发协助,让这片神像聚集地得以稳定维持,也让更多人愿意将神像送到这里。
    其四是当地传说赋予摆放的精神寄托。关于这片神像聚集地,还有不少贴合临海环境的民间传说。一种说法是这里曾是坟场范围,街坊觉得用神像能 “镇住” 此地;另一种更被认可的说法是,这片水域常有东南亚驶来的船只要经过,摆放大量神像可保佑船员和沿岸居民出入平安,这种精神层面的寄托,也让大家对在这里放置和留存神像更为认同。

    目光,还是投给大海的方向,尽管放心大胆地,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沿着海堤走,从一些栾树身边经过。

    夕阳光,让栾树的萌果更闪耀,更好看。

   太艳太好看了。

     特别难得的夕阳光,照在哪里哪里美。

    运气不错,刚好有日落,刚好在海边, 还刚好有晚霞。

    刚好经过巴士站,发现有车前往铜锣湾,当即跳了上去。
    到了铜锣湾,竟然发现了几家紧挨着的大排档,挑了一家更顺眼的走进去,坐下来。点了几道菜,道道精光。
    隔壁桌边坐着一男一女,年纪相仿,发现胃口比我们更好,也是在狂造。待大家都吃饱了,发现手机同型号,顺便拉扯几句,说来自杭州,多年前也是陪女儿在香港生活过,如今女儿大了远去了美国,夫妻俩回了杭州,但每年还是会回来香港,每次都会来这家店大吃特吃。
    因为,是记忆里的味道吧,与香港有关的味道。

    属于我们的香港味道,也在一页一页地书写中。

阅读(15)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