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挑了个好日子,开启麦里浩径第三段。
起点,也是二段的终点,北潭凹。此时要是连着上一篇一起看,思路就会很清晰,这也是这一年的登山季想把麦径一到十段依次走一遍的原因。

过到马路对面,即是三段的入口了。

地图也有清晰列明。

顶着清晨的金色日光,开启麦里浩径第三段。

第一个标距柱,是049号。

开始,一定是上行的。

一早的气温并不低,没走几步,已经开启冒汗模式。

也总有办法,降降温,至少视线是舒服了。

上行的路段,总会感觉标距柱之间的距离特别远,要走很久才能遇到下一个。

行前问豆包,麦里浩径全部十段中哪一段难度最大?
答复如下:
麦理浩径中第三段和第四段是公认难度最大的两段,不少徒步者认为第三段的挑战更偏向连续起伏的高强度攀爬,第四段则胜在更长距离和更大总爬升,整体难度不相上下且均远超其他段落。以下是两段的详细难度情况:
第三段(北潭凹至企岭下,10.2 公里,预计耗时 4 小时)
这段被不少徒步者视作全麦理浩径 “硬核路段之首”。路线全程几乎无平缓路段,核心挑战是要一口气连续攀爬牛耳石山、画眉山、雷打石山、鸡公山四座海拔约 400 米的山峰,全程都在重复几百米的直上直下崎岖山路,对腿部力量和心肺耐力考验极大。
第四段(企岭下至大老山,12.7 公里,预计耗时 5 小时)
它的难度仅次于第三段,且有独特的挑战点。其一,总爬升量约 900 米,比第三段更高,起步就要攀爬海拔约 550 米的马鞍山,后续依旧是连绵的上下坡山脊路;其二,全程无补给点,仅能在起点、昂平营地借助自来水烧水补充,或在接近基维尔营地的小溪取水,对徒步者的物资规划能力要求更高。另外这段路线较长,长时间在崎岖山路上行进,体能消耗会持续累积,整体耐力挑战甚至超过第三段。
除此之外,麦理浩径的第七、八段虽也有崎岖山路,但难度标注为中等,远不及第三、四段的连续高强度攀爬压力,其余段落多以平缓路段为主,难度较低,很适合新手徒步。
所以,对这一段路,其实是有些畏难的,体力能不能行,自己也不知道。

行不行,只有走起来才知道。
一边上行,一边闲看落花,两不误。

落的,还是大头茶花。
时不时有花在眼前飘落,噗的一声。
花落与花开,都美。

被虫咬了的树,就有些无可奈何了。

山路,日光下暴露,还好开始得早,晒也不会很晒。

努力向上,向着高处的风景。

越向上,天空越蓝。

高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以为是到了第一个山峰——牛耳石山的山顶。

实则不然,路,还在向上盘旋。

确实是山路,不过也是有阶梯的,并不会觉得路本身难走。
难在海拔上,向上拔,总是心跳得厉害。

终于到了牛耳石山山顶,海拔上到了400米。
山峰连成线。
虽是晴天,却也是影影绰绰,一是背光,二是水气太足吧。

水,在另一边。

都说腿是好汉,没有人克服不了的困难。
登高望远,为这一刻,汗水洒得很值。
第051号标距柱,很矮,矮到轻抬腿,就可以跨上去。

簇生的小花,也是矮矮的。

遇一小树,也是大头茶,开在路中间,花朵极为新鲜。

第052号标距柱到了。
阳光足,标距柱基本上都沐浴在日光下,很抢眼,很难被错过。

同样抢眼的,还有枝叶间的小小精灵,是存在的美好。

光,总是很重要,打在哪里哪里亮。

继续走在山路上。

一根又一根标距柱地过。

经过第053号。

还是发现风景的眼,看见喜欢的,就拍下来。

这一段,拍的路更多。
就是这样的山路,每一个弯、每一段,都是迷人的呈现。

下坡时,标距柱之间的距离似乎变短了,其实是时间变短了,因为走得快了。

晴天时特有光,明亮、温暖,亦富于美感。

红的、黄的,都晶莹,如宝石般可贵。

这样红的绿的林间,谁会不喜欢呢?

走过牛耳石山后,感觉向下的路段更多些,走得很轻松。

过了第055号标距柱。

经过幛上营地,似乎并未发现有补给出售。这次带的补给足够,所以有没有,都不会为之焦虑。
麦里浩径上的标识都很清楚,按着指示走,不会错。

走着走着, 被一头牛拦住了去路。
不仅是拦路,还摆出如此夸张的奇葩姿势,由不得不停下来仔细观看。

有了观众,牛表演得更欢了,各种扭、各种舔,完全停不下来的意思。

舔不到的地方,又去树上蹭。
然后调个头,继续舔。

接着发现,人家还是一个孕妈妈。

也拍了一段视频,一并贴上来。
看完热闹,继续往前走。

经过第056号标距柱。

经过一段山溪水,这个季节很少能见到溪水。

在山路间,继续兜兜转转。

第057根标距柱出现了。
057这三个数字特别熟悉,曾经有一辆CRV,车牌号后三位就是057。

转到半山腰时,一边的树比较矮,悬崖之上的效果很是明显。

经过第058号标距柱,觉得这根柱子特别高,所以近前比一比。

下一个观景点,大概是画眉山的山脊。

从另一面望见的,是企岭下海,海湾里能是密集的渔船,远处的建筑则是西贡沿海的住宅区,背景的山脉是马鞍山一带的山体。

大概是经历了山火,树都只剩下了躯干。

一时向上一时向下的山路,很多石头,每一步都得得小心,怕摔跤。
但其实,这段路并不难走,比单纯的台阶路更自然。

台阶路也有,但不占多数。

又经过059号标距柱。

接着走山路,一边走一边拍。

自然又原生态的一段路,渐渐林荫多了起来。

拦路石,拦不住去路。

更不会错过每一根标距柱。
060号,是6字头的开始,同时也意味着走完了大半。

与麦二相比,这一段的游客并不多。
同到几个露营者, 身上背着好多好多东西。
也有专业级运动员一样装扮的人,多是跑着上下的。
为了走而走的人,大可不紧不慢地,以喜欢的方式,慢慢向前挪。

就是这样的路,跑的话会容易摔跤不?
还是小心些好吧,除非是协调能力很强的人。

第061号标距柱,同样沐浴在光里。

向下的路,总会走得快一些。

所以很快就到了的062号标距柱。

还是一边走,一边记录。

摆在路中间的树,竟然摆出了二郎腿。
服,真的服。

063号标距柱的出现,说明离终点是越来越近了。

路又开始向上。
过了12点,体力有所欠缺,但还足够支撑,动作别太快就好。

布满石头的山路,并不难走,只是走不快而已。

第064号标距柱,位于鸡公山的山巅,手机显示的海拔有400.7米,高过牌子上写的399米。

下图是放大版的064号标距柱。
行前问豆包这段路有多少根标距柱,回复说是到064止,那么此时麦三应该接近结束了。但显然,根据现场的情况直观判断,豆包说的并不对。
所以具体哪根标距柱是结束,一时成了谜。

那就继续向前走,走着看吧。

多是下坡路段。

过了065号标距柱,前面还会有几个标距柱呢?

继续向下,林荫路走得很舒服。

又经过一根标距柱。

第067号标距柱,也不是最后一根。

既然前路未知,就放松心态,继续走。

红得发亮的小豆豆,悉心收藏。

野生状态的花儿,也不要错过。

第068号标距柱,才是麦三段上的最后一根。

过了第068号标距柱,眼前顿时开朗,终点到了。
关于这些标距柱的官方解释,也出现在了下图中:

麦三的终点企岭下,有洗手间,有饮用水,还有公路和汽车。

同时,这里也是麦四的起点。
下次,还会从这里开始。

下面是两步路提供的本次麦三轨迹图,起点和终点都是准确的,显示的总距离是9.24公里,而官方的说法却是10.2公里。
为此,豆包做出的解释是:户外徒步时,手机在山谷、密林等区域会受地形遮挡,导致GPS信号不稳定。两步路这类App是依靠GPS定位轨迹计算里程,信号弱时可能出现轨迹漂移、定位点跳跃的情况,无法精准捕捉每一段行走路线,大概率会造成里程少算。而且不同平台的计算算法有区别,比如有国外徒步网站记录该段仅 9.1 公里,和官方数据也有出入,软件本身的计算逻辑差异也会带来里程偏差。

感觉这一段在难度上远不及麦二,不管是体力还是距离,都远远省过麦二,小马过河的体验感再一次被验证。
所以,尽管放心大胆地,走过来吧~~~
期待下一次的麦四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