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21,2025年8月8日,圣沃尔夫冈小镇乘坐沙夫山小火车登上沙夫山山顶,二刷哈尔施塔特小镇未果,回到维也纳
 
    行程的第二十一天,奥地利圣吉尔根镇,酒店露台上的朝霞,伴着灯火,清凉中散发着温暖气息。

    早起的鸟儿,已经在找食吃了,对镜头保持着警觉。

    其实,距离是隔着一条马路,一幢楼的,就算镜头够得着,人却不能飞,对鸟儿其实构不成威胁。

    住的是一家小型的家庭式酒店,客人不多,早餐的供应量也没那么多,但品种却相对齐全,尤其是咸菜,有好几种。

   酸黄瓜咱认识,但下图的小瓜却不认识,不知是什么菜。

    离开酒店,离开圣吉尔根镇,前往20公里外的圣沃尔夫冈小镇,也在沃尔夫冈湖边。

    沃尔夫冈湖是奥地利著名的湖泊,位于萨尔茨堡州,是萨尔茨卡默格特度假胜地的一部分。这一点,昨日的湖滨深有体会,当地人们太喜欢这个湖了。
    沃尔夫冈湖是一个冰川湖,长10公里,最窄处1公里,面积约13平方公里,海拔538米,平均水深52米,最大水深114米。
     湖岸线周边分布有多个城镇,包括施特罗布尔、圣吉尔根、圣沃尔夫冈等,这些城镇都是受欢迎的度假胜地。

     湖里的鱼,依然很悠闲,借着清晨的光,游来游去,自己也不确定是在忙着什么。

    来圣沃尔夫冈小镇,是为了乘坐沙夫山小火车的。
    码头的对面,就是火车站、

    火车站大堂里,有火车头展示,估计是有来头的文物。

    卡着点,赶的是清晨出发的第一辆火车,红色的车厢氛围,很圣诞。

    沙夫山小火车的起点是圣沃尔夫冈小镇的St. Wolfgang Schafbergbahn站,终点是位于沙夫山山顶的Schafbergspitze站。

    火车上行,欧式风情又在持续放送中。

    沙夫山山顶,这就到了。

    沙夫山是奥地利中部,是一座著名山峰,位于上奥地利州和萨尔茨堡州的交界处,属于阿尔卑斯山萨尔兹卡默古特山脉的一部分。

    来到山顶,视野很开阔,光线也很充足。

    放眼四周,全是美景,尤其是向湖中伸出去的那一处,最为经典。

    沙夫山被誉为奥地利最美丽的山景之一,在海拔1783米的山顶,可俯瞰11个不同湖泊,天气晴朗时,还能欣赏到雄伟的霍厄陶恩山脉和大格洛克纳山的壮丽景色,以及德国的基姆湖。

    此时,队友的状态很放松,所以可以多拍一些照片。
 
  
    拍来拍去,还是这个点拍的最多。
 
  
     也将镜头伸向那些生在崖壁上的野花。

    顽强的生命,也是美丽的生命。

    是绽放在夏日里的光芒,与风、与露、与光,相互成全。

    山上很干燥,尤其是望向峭壁的时候。

    而望向水的目光,则会湿润许多。

    天气是真的好,天是真的蓝,耀眼的蓝。

 
    幸好有墨镜,不然眼睛睁不开,太晃了。

    不爱戴帽子的衣襟,此时也是离不开帽子。
 
  
    山顶上有多条可以徒步下山的路线,但都不是我们的菜。
    这一天的时间很充足,需要消磨,便在视线可及的地方打转,又转回到那处向湖边伸出去的绿地边。

    拍照,是消磨时间的一种绝佳方式。

    而且并不需要模特多配合,自然就好。
 
  
    在景色中放空,大概就是如此吧。

    论放空的角度,可以是多重,各有各的理。
 
  
    太喜欢这个角度了,有人的,没人的,都贴上来。
 
 
    回到山顶,火车站位置,有一处小小的拍照点,上面的文字“FIT FÜR 300 STOCKWERKE?”翻译成中文,是“能挑战300层楼吗?”
    大意是此处的登山体验可类比攀登300层楼的运动量,意在提示游客登山对体力的要求,同时也带有一种趣味化的体能挑战暗示,下行的“DER AUFSTIEG IST KEIN SPASSGARANT” 可译为 “登山并非是乐趣的保证(需量力而行)”。

    在山顶的餐厅,给衣襟点了份吃食,顶着烈日慢慢品尝。

    估计火车快来了,蹭过去。
 
  
    火车进站,是圣诞风的。

    坐在下行的火车上,看沃尔夫冈湖的多面。

    湖边的度假风,正在新的一天展开。

    草地上,野花成片开放,欣欣向阳。

    错车时,人们互相打量。

    离开沃尔夫冈湖,往维也纳的方向,一路狂奔。
    时间还早,队友说有个小镇很有名,而且不算绕路,说过去逛逛。
    跑了好久,这才反应过来,问队友小镇的名字,确定是哈尔施塔特。
    好吧,行程第六天离开维也纳之后,其实是去过哈尔施塔特的,还在湖边偶遇了衣襟。
    那天赶上了雨,照片拍得不全,既然可以再去,当然好啊,于是奋力向着小镇的方向跑。
    没想到的,到达小镇的时间,正是热门时段,第一、第二停车场都满位,车子完全停不下来。被逼着到了第三停车场,离小镇已经很远,要走回去再走回来,显然不合适。
    于是路边踩停油门,简单拍一图,缘份只能如此,就此别过。

    离开哈尔施塔特小镇,一步三回头。
    本想着在小镇里吃个美美的下午餐的,此时计划彻底泡汤。
    还好,不久就经过一家中餐馆,门前还有停车位,也是成全。

    没想到,无意间经过的这家餐馆,出品的菜不仅好看,更美味,菜码也大。难道,这是对没参观成哈尔施塔特小镇的补偿?
    Maybe哦~~~

    再然后,就是一脚油门,回到维也纳。

    在酒店办好入住,把衣襟和行李放到房间,再去机场还车。
    其实,酒店就在机场边,很近很方便。

    还车手续,极简单,交还钥匙,就走人。

    机场边的酒店,房间很小,还好只是一晚,第二天一早就要去赶飞机。

    房间在一楼,透过窗子,看到对面的那个红色楼,写着P字的地方,就是还车的车场的入口,没想到这距离是近得不能再近了。
    订行程的时候,一再和旅行社确定要离机场近的酒店,方便还车,也方便第二天前往登机,这一点,旅行社倒是做到了。

这一路,发现旅行社出的路书,细节上时时出错,就比如火车摆满的事情,说了好半天,却终是与我们无关。
    至此,2025年的暑期行程已经结束,接下来是回程,也用几幅图,简单记录。
    行程的第22天,2025年8月9日,一早,酒店的早餐,中国胃还能吃得下,而且可以吃很多,当然了,这不是一个人的量~~~

    机场边的酒店,遇到航空公司的员工,也在情理之中。但这是国航,还是亲切的。

    拖着行李,没几步就到了机场。

    办好值机手续,发现退税单找不到了,翻开行李一通找,无果。把所有的小票都放进随身的包里,到了候机厅,继续翻找,没想到人家是规规矩矩地藏在信封里。功夫总算没白费,顺利盖了章,妥妥地心安。
    再然后,就是登机。

    飞机上,起飞前,为这一路的开眼,先干一杯。

   跑道上,还可以继续追花。

     维也纳的上空,是自然与人文共舞的立体画卷。
     多瑙河如一条蓝绿色的绸带,在平原上舒展蜿蜒。森林浓绿如绒毯,与斑斓的农田色块交错,勾勒出大地的肌理。往抒情里说,这是多瑙河女神的空中私语:农业的诗意、河流的韵律、森林的呼吸,还有城市建筑的典雅,在高空视角下凝成一曲流动的交响,既有田园的悠然,又藏着帝国旧梦的精致,每一道线条都在诉说着维也纳在自然中生长的宜居密码。

    飞机起飞没多久,明明是大白天,却已经是北京的夜晚。遮光板都关了,灯也关了。
    人却没有睡意。
    勾织片,时间很容易打发。

    给衣襟要了泡面,顺便问空姐要啤酒,没想到空姐挺幽默,把几个品牌的啤酒都拿了过来,还说了一句什么,逗得大家捂着嘴笑,却还是惊扰到了周边的乘客,且被投诉,很抱歉~~~
 
  
    北京时间八月十日凌晨四点种,回到深圳。
    农历闰六月十七,一轮明月,正高悬,在深圳湾的上空。

    奥地利、德国、瑞士,外挂列支敦士登的2025年暑期旅行,至此结束。
    费时许久整理这些图片,边整理,边回味,是脑力+体力的付出,也是深度旅行的一种方式,为此,而不辍不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