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香港,每天,都不一样,比如日出前的天空,月亮高悬,却仿佛触手可及,亮得刺眼。
约了日常琐事,一早,即步行前往黄埔。与很多人迎面,大多无精打采,要么就是边走路边看手机。
依然感觉热,走出一身一脸的汗。
事情办完,原路往回走,这才可以慢悠悠地,一边走一边细看。明明就是经过的路,却发现了一艘船,而且是好大的一艘。
再走近些,发现人家还是有名字的:黄埔号。
此时不妨再去刨根问底一番,关于黄埔,以及黄埔号。
提起“黄埔”二字,会立即联想到的, 一定是黄埔军校吧。黄埔军校建立于 1924 年,地点是在广州黄埔区长洲岛。
“黄埔” 二字,本身是典型的中国地名组合:
“黄” 是中国的传统大姓,也是古代重要的色彩象征 —— 在五行文化中,“黄” 对应 “土”,象征中央、稳定与厚重,是古代帝王祭祀、礼仪中的核心色彩,暗含 “根基稳固” 的潜在意涵。
“埔”是典型的地理类汉字,本义为 “水边的平坦空地”,尤其常用来指代河流、港口附近可供停靠、耕作或建设的开阔区域。
关于广州黄埔,说来话很长:黄埔古称 “黄木之湾”,约 6000 年前,因海水入侵而成浅水海湾,又称古扶胥镇。晋代已有船只由此出海,考古发现了汉代文化遗存,实证了黄埔区在两千多年前就参与到了世界贸易之中。唐代时,扶胥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宋代时,朝廷在此设分支机构 “市舶司” 。明清时期,扶胥港因珠江泥沙淤积逐渐衰落,航运功能转移至黄埔村一带,清代康熙年间,黄埔村正式成为 “黄埔港” 的核心区域,外国商船需在此停靠、报关。
1845 年,英国商人约翰・柯拜(John Couper)受半岛东方轮船公司(P&O)指派,在黄埔长洲岛附近创办了“柯拜船坞”,这是中国第一家外资船坞,开启了广东近代工业的序幕。该船坞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受损后,于 1861 年由其儿子重建。1863 年,香港黄埔船坞公司成立,收购了位于广州黄埔的船坞和修理厂,以及香港岛香港仔新建的旱坞。随后,公司在九龙红磡地区大力发展船坞业务,虽历经合并与扩张,但仍沿用 “黄埔船坞” 的名称。
1977 年,黄埔船坞与和记洋行合并,组成和记黄埔有限公司。20 世纪 70 年代起,船坞业务逐渐搬迁至青衣岛,原址则被开发为黄埔花园等地产项目,但 “黄埔” 这一名称得以保留,成为香港九龙红磡地区的重要地标和文化符号。
眼中所见的“黄埔号”,其实并不是真的船,而是一座船形建筑物,地点是在香港黄埔花园,而黄埔花园的前身,正是有着悠久历史的黄埔船坞。发展商和记黄埔特意在当年黄埔船坞内最大的 “1 号船坞” 原址之上兴建了这座船形建筑物,正是为了纪念这片土地曾经的辉煌船坞历史,也有作为地标性建筑去吸引游客和消费者,提升该区域的商业价值和知名度的意图。
“黄埔号” 采用 110 米长的流线型邮轮造型,于 1989 年启用,是一座 “停泊” 在香港这座水泥森林中的巨型邮轮,内部设有酒楼、游戏机中心、百货公司等,是九龙红磡的标志性建筑。
既然到了黄埔号,不如再走近些,仔细瞧瞧,更何况还有美女都爱的花廊,尽管并不是鲜花编织的。
就算不是鲜花,意境的表达也到位了,只是可惜了,负责摄影的人,只拍下了花廊的一半。
也走进商场里面转了转,先是发现了万圣节用品,距离有些些的遥远。
而中秋的元素,却是非常近了。
生活中,所需的实物已经很少,还是路边的花花,更让人赏心悦目。
特别是不打招呼就闯进镜头的小蜜,只顾着吃了。
接着往回走,竟然发现了学而思,还真是想不到啊~~~
又经过来时经过的那面围墙,上面的彩绘,第一感觉是香港的过去。
内容涉及到香港人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与上图已经退出日常的缝纫相比,麻将倒是一直在发扬光大着~~~
年代,真的是不同了。
2025年,1970年代出生的70后开始退休,这意味着什么,不同年代的人,自有不同的感受。
围墙的一头,对这一系列绘画的内容进行了交待,果然和猜想的差不多,是香港制造。
九月,过了教师节,近了国庆节。
该来的,终归会到来。
竟然有那麼多風景賞。
实在是闲着无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