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瑙河连接的三国 · 瑞士篇】 D15,少女峰,格林德尔瓦尔德小镇

0

    D15,2025年8月2日,瑞士,离开采尔马特,回到泰施车站取回车子,抵达格林德尔瓦尔德小镇,乘缆车+火车抵达少女峰观景台, 深度触摸阿尔卑斯山的雪

    行程进入第十五天,一早,离开采马尔特,乘坐火车回到泰施车站,取回我们的车子,然后往格林德尔瓦尔德的方向开过去。

    行驶在瑞士,山林、草地与木屋的组合,是当地人最常见的形态,也是游客人眼中的风景。

    一些景致,与川西、与西藏,其实差不多。
 
    旅行社给出的攻略,其中有一条,是我们的汽车会被火车摆渡。
    具体是哪一段,旅行社说得不是很清楚,导致我们被困扰了好几天,几次以为就要上火车了。

    早上不吃东西的衣襟,每天上午如果是坐车,稍开快点儿或者弯多一点儿,就会有晕车感。
    每当衣襟喊不舒服,就会停下车,给衣襟下去透透气。
    顺便,镜头也会跟着透气。

    停车之处,总是不乏可爱的或许小巧的生物。

    总是那句话:那么近那么美。

    来自自然的清新,最是涤荡内心,降去浮躁。

    而且层次感也丰富。

 
    继续跑在路上,谷物成熟了,赋予大地更深层的色彩。

    但绿色终归是主流,毕竟正值盛夏。

    红色的火车,在绿色的田野上奔跑,或许以后会有机会,也体验体验欧洲的火车旅行。

    山间天气变化无常,一时雨一时晴。

   柳兰成片出现,此时情景,更像是我们的川西了。

    柳兰的颜色偏鲜艳,与绿地对比明显,所以很容易成为视觉的焦点。

    经过一处湖,湖面不大,雾气弥漫,感觉要停次车,顺便再给衣襟透透气。

    湖边,自然少不了野花,也是成片成片的。

    美得很。

    每当这样的场景出现,一定是走不动步的。

    湖边公路的另一侧,是一个小山丘 ,爬上去,看到另外一这,也有湖。

    有标志牌,标明这里是瓦莱州的一处山地入口。
    看到另一块石碑,上面的德语 “WASSERSCHEIDE NORDSEE MITTELMEER” 意为 “北海 – 地中海分水岭”,表明此处是欧洲重要的水文分界点 —— 降雨或融水从这里开始,分别流向北海(大西洋水系)和地中海(地中海水系),随机光临的,竟然是地理科普与徒步旅行的一处特色打卡点,直观展现阿尔卑斯山对欧洲水系的分隔作用。

    还有一座石砌宗教建筑,采用当地花岗岩垒砌而成,顶部有十字架标识,大概是为纪念登山遇难者或具有宗教文化意义的场所。

  
    从小山上下来,回到停车的湖边,发现湖面已经完全被雾气笼罩,啥也看不见了。
    继续赶路,绕到小山丘的另一面,是一面更大、更深的湖,还有瀑布。

    看着更像是一座水库。

    有一段路,弯特别多,羊肠子一样。

    山间的景色,总是让人着迷的,开车的人和坐车的人,都一样的喜欢,所以才一有机会,就跑在路上。

   标准版本的瑞士,一直在车窗外跟着车流一起奔跑。

   经过的小镇,基本上都差不多。

    这一天的路,还真是没少跑。

    经过一个狭长的湖,湖水的颜色非常漂亮,像加拿大的班芙。
    湖对岸的城镇,看着很繁荣,估计是有景点。猜对了,接下来我们是会到湖对岸去,乘坐缆车观光。

    马上就要到格林德尔瓦尔德了,房屋更多,铁路也随之出现。    

    就算透过车窗,拍下的也都是风景明信片,通透度并不会因为隔着一层玻璃而有所降低。

    到达格德尔瓦尔德,说明我们到了少女峰的浏览区域。
    有四座少女峰地区的特色小镇,以阿尔卑斯山地景观与人文风情为核心,分别是
     1. 格林德尔瓦尔德(Grindelwald)
     其标签是艾格峰北壁脚下的 “梦幻山坡”,雪山、草甸、木屋交织成明信片式场景。
     这里也少女峰铁路东线的起点,从因特拉肯东站乘齿轮火车约40分钟可直达。
     2. 劳特布龙嫩(Lauterbrunnen)
    其标签是“瀑布小镇”,共有72条瀑布从300米高的悬崖飞泻而下,是《指环王》瑞文戴尔的原型地。镇上保留有13世纪的教堂与木质谷仓,夏季野花季与冬季雪山形成强烈视觉对比。
    小镇是少女峰铁路西线的起点,从因特拉肯东站乘火车约25分钟到达。
    3. 米伦(Mürren) 
    其标签是海拔1650米的 “悬崖小镇”,不通汽车,以宁静的雪山全景而著称,保留有阿尔卑斯传统的木屋与奶酪作坊
    4. 翁根(Wengen)
    其标签是无机动车的百年度假小镇,直面少女峰、艾格峰、僧侣峰的 “雪山三角”。镇上有19世纪维多利亚风格的酒店与传统瑞士餐厅,保留有阿尔卑斯牧人节等民俗活动。

    我们会住在格林德尔瓦尔德,这里是少女峰地区的核心小镇之一,以壮丽的雪山景观和丰富的户外体验而闻名。
   小镇的具体位置是瑞士伯尔尼州,海拔约1034米,是探索少女峰、艾格峰、僧侣峰 “三大峰” 的门户小镇。  
    选这个小镇入住,因为这里是阿尔卑斯山明信片式景观的代表地之一,被《孤独星球》评为欧洲最美山地小镇
    这里不仅可
直面艾格峰(Eiger)的北壁 “死亡之墙”、少女峰(Jungfrau,欧洲最高峰之一)和僧侣峰(Mönch),更是四季可赏雪山景观;格林德尔瓦尔德湖(Grindelwaldsee)湖水清澈,夏季倒映雪山草甸,是摄影和徒步的热门点;First 峰下的高山草甸区域在夏季开满野花,其徒步路线 “Bachalpsee 小径” 是阿尔卑斯经典的徒步路线之一。
    除了徒步,还可以体验滑翔伞和山地自行车,冬季的滑雪、雪鞋徒步、雪橇更是令人向往。

    到达格林德尔瓦尔德,先把车子停进酒店停车场,因为尚未办理入住,进停车场时很是费了一番周折,在对讲机里说不清楚,最终是人到了前台,才拿到了入场资格,闸门才打开。
    酒店名为艾格山与心灵度假村(Eiger Mountain & Soul Resort),是一家以 “自然、能量、联结” 为主题的四星级度假酒店,将阿尔卑斯山的雄浑与现代康养理念深度融合。酒店拥有直面艾格峰的全景露台和客房,部分房型配备私人阳台,可将冰川与草甸尽收眼底。室内设计以木材和石材为主,营造温暖的山地氛围。 水疗中心提供芬兰桑拿、草药蒸汽浴、冷水浸池及特色按摩,可帮助登山者缓解疲劳。酒店会定期举办户外瑜伽课程,选址在First 峰或格林德尔瓦尔德湖等自然地标,让身心与雪山共鸣。
     当然了,此时完全无暇顾及更多,因为还有少女峰要去游览,生怕错过了缆车时间。
     停车场位于酒店院内,很是宽敞,完全不像进入停车场的通道那般局促。停车场边发现很多野玫瑰的果实,这东西小时候常见,并不陌生,只是个头明显偏大,大得有些夸张。

    停好车,却还没到入住时间,拿不到房卡。
    酒店餐厅里,本想点简易版的午餐,结果端上来,却发现是豪华大餐,份量太足了,味道也是真的不错,毕竟也一家对外开放的小有名气的餐厅。

   结过账,急急地前往格林瓦尔德火车站,购票上山。
   再一次发现,瑞士的票是真的不便宜。

    再一次翻出东北老乡的瑞士旅行通票,拿到了75折优惠,将票价从237瑞士法郎降到177.4,省了好大一笔钱。
    此时,要再一次真挚地致谢热心的两位东北老乡。
    买的是往返票,需到格林德尔瓦尔德Terminal站乘坐艾格快线(Eiger Express)缆车,约15分钟直达艾格冰川站(Eiger Gletscher),再在艾格冰川站,换乘少女峰铁路(Jungfraubahn)齿轨火车火车会途经Kleine Scheidegg站,在此停留欣赏艾格峰、僧侣峰全景,最终抵达少女峰站(Jungfraujoch),全程约45分钟。
    先坐火车,前往格林德尔瓦尔德Terminal站。

    在格林德尔瓦尔德Terminal站,换乘艾格快线缆车。

    缆车车厢宽敞,一家人包了一台轿厢,估计是下午时段的原因,上行的游客并不多。

    缆车从格林德尔瓦尔德Terminal 站出发,先穿越高山草甸与森林带,可俯瞰格林德尔瓦尔德的 “梦幻山坡”,传统木屋散布在翠绿草甸间,野花点缀,如童话场景般。

    就是在这样的童话世界里,缓慢向上。

      艾格快线缆车本身是欧洲最先进的 “360度全景玻璃舱”,无视觉遮挡,可全方位捕捉雪山、冰川、山谷的层次变化,甚至能看到缆车轨道与冰川、岩石的交错设计,体现了工程与自然的巧妙结合。

  这一段缆车坐得很美,很值。

 
    随着高度的变化,视角也变得不一样,越来越美。

   缆车越升越高,视野越来越广,雪山和冰川也可看得清清楚楚。

    但关注更多的, 还是近处的田园诗画。

    如梦境般,美不胜收。

   小镇变得越来越远。

    视线被丛林遮挡。

    忽然视线又放开了,更高的山上,又在重复着低处的场景,始终在童话里。

    脚下,看到齿轮火车的轨道。

     随着海拔上升,缆车上的景观会快速过渡到岩石裸露的高山带,艾格峰北壁是一座垂直落差1800米的 “死亡之墙” ,以险峻的石灰岩崖壁和频繁的落石区而著称,是登山界的终极挑战地,视觉冲击力极强。
    因为雾气,这一段山壁并未清晰看见。

    那就看能看见的,一边看一边记录。

    明显有人工干扰成份的水,竟然也是心型。

   缆车的终点艾格冰川站,需要换乘少女峰铁路(Jungfraubahn)的齿轨火车

    时间足够,工作人员提示说可以去户外走走看看。
    开门即见雪,此时有些措手不及,明明还在看绿色的高山草甸。

    见到雪,衣襟自然是兴奋的,笑容也很自然,很美。

 
    一边是雪,一边还是草地,更没想到的是,草地上竟然开着很多很多的野花。

    真的是好多好多,密密麻麻。

    艾格冰川站处于瑞士少女峰地区的核心节点,海拔约2320米。
    但同样是这样的海拔,在我们的西藏,却见不到雪,说来都是阿尔卑斯山的神奇。

   原本在艾格冰川站,少女峰(Jungfrau)和僧侣峰(Mönch)会完全展现在眼前,与艾格峰形成 “阿尔卑斯三巨头” 的同框画面。冰川的纹理,如冰裂缝、冰塔林,都清晰可见,天气晴朗时还能远眺伯尔尼高地的其他雪峰,如马特洪峰方向的山脉。
    但是此时的天气,却不是晴好的天气,视线基本望不出去。

    能稍稍看到的山峰,也辨不出具体是哪一座。

    能看什么,就看什么,看不清山,看花也不错,更养眼呢~~~

    这里,有也若干和徒步路线,但此时都不是我们的菜。

    登上少女峰铁路的齿轨火车,在途经的Kleine Scheidegg下车,停留观景。
    屏幕上的中文,让此时的心中充满了骄傲与自豪。

    在Kleine Scheidegg站,可从室内透过玻璃窗欣赏艾格峰、僧侣峰全景。
    但来得不是很巧,窗外一片白茫茫,啥也看不见,却能明显感到风。

    火车的终点,是少女峰站。
    少女峰铁路欧洲第一、世界第二高的齿轨铁路,其终点站少女峰站海拔3454米,仅次于美国派克峰齿轨铁路的4302米海拔。
    这条铁路于1896年启动规划,1907年正式施工,因阿尔卑斯山的复杂地质,工程历时16年,于1912年8月1日正式通车。 共开凿出长约7公里的隧道,含两个观景站。工人在极端海拔与严寒中作业,是20世纪初工程技术的极限突破。墙上的 资料,介绍了少女峰铁路落成的历史,展现了其作为百年工程的里程碑意义。

     发光的雪绒花,是阿尔卑斯山的象征,也暗示了这里的高海拔生态与人文符号。

    在此处可以望到的景,因为天气原因没看到,但下图图片帮忙弥补了这一遗憾。

    这些图片,是在人行通道里拍的。

   还有很多,无法一一呈现。
 
    是因为有人类,才有了铁路,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和文化。

    还有铁路施工时的照片。

   落成后的车站实景图。

    少女峰的冰宫,不能错过。
    冰宫位于海拔3454米的少女峰站下方30米处,深藏于万年冰川内部,是阿尔卑斯山区最具代表性的冰雪艺术奇观之一。
    冰川开凿于1930年,登山向导用冰镐和锯子在少女峰冰川中手工开辟出通道和大厅,最初是为了探索冰川内部结构,后逐渐发展成为旅游景点。
     此时的衣襟,自然更加兴奋,一边走一边用手机拍。

    1934年起,艺术家开始在冰洞内创作雕塑,形成独特的冰雪艺术空间。

    如今的冰宫占地超1000平方米,由迷宫般的隧道、穹顶大厅和壁龛组成,所有结构均由天然冰块雕凿而成。

    冰宫内约30件手工雕刻的冰雕,分布在各个角落,包括北极熊、企鹅、雄鹰等动物造型,以及钢琴、龙等创意作品。冰雕每半年重新打磨,每年整体更换一次,确保其细节的栩栩如生。

     蓝色冷光与冰体的天然晶莹交相辉映,营造出梦幻的冰雪王国氛围,部分冰雕内部嵌入LED灯,形成光影穿透效果。

    这些企鹅是一组,规模上与咱大东北大哈尔滨的冰灯没得比,却更加难能可贵。

    冰宫的岩壁保留了冰川流动的天然纹路,甚至可直观感受到万年冰层的分层结构。隧道顶部的岩石穹顶与冰川直接相连,展示了冰川与山体的地质关系。

     冰宫内恒温-3°C,这个温度可用于藏酒,大概。       

    据说冰宫深处设有 “黄山纪念碑”,纪念中国黄山与少女峰结为 “姊妹山” 的友好关系,两座世界遗产地通过冰雪艺术传递自然保护理念。据说只是据说,并未真的看见。
    走出冰宫,来到户外,脚步踩在更显而易见的少女峰上,踩在雪上。
    衣襟的兴奋,此时到达极点。

    户外的温度,感觉比冰宫里更高,不冷。
    但脚下却是极滑的,每一步都要小心迈出,人们都在相互搀扶,小碎步挪着,挪得小心奕奕。
    对于衣襟来说,这份体验感,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对于所有人来,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里是瑞士,是少女峰。
    没想到会是在这样的时间段,以这样的心态,来到少女峰,感觉心理上还没准备好呢~~~

   看都看了,感受都感受了,回到车站内部,无风无雪,拍纪念照更容易。

    少女峰站内,还设有自助餐厅,提供瑞士奶酪火锅、牛排等特色美食,可边用餐边俯瞰阿莱奇冰川。
    还有一间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瑞士莲巧克力店(Lindt Swiss Chocolate Heaven),甚至还有可体验巧克力制作的工作坊。

    货架上,摆满了各式巧克力。

     此时的甜蜜气息,充斥着所有的空间。

 
    工作人员会向所有的游客派发巧克力,买和不买,尽管随意。

    出现在这里的邮筒,并不奇怪。

   该盖的章,也是盖了的。

 
    就这样完成了少女峰的参观,原路下山,先火车,再缆车。
    时间有些晚了,缆车上看到的露营营地,人们已经在准备休息了。

    火车回到Grindelwald Terminal站,再换车,回Grindelwald Grund站

    回到格林德尔瓦尔德小镇,找餐厅吃饭,还是首选中餐馆。
    听说这家餐馆不太好找,但再难找的餐馆,此时都必须眼尖地第一时间发现。

    考虑到瑞士的高物价,此时不敢胡吃海塞,点几份合口的食物,扫光。
    家人对老板娘的服务都不满意,菜也没有采尔马特的好吃。当然了,这些都是体验。

    酒,此时又换回了啤的,清凉解渴。

    回到酒店,拿到房卡,再回停车场将行李拖进来。
    这间酒店有好几幢客房,彼此之间有高低落差,房间与停车场、房间与前台之间,电梯需要换来换去,绕得颇为迷糊。
    房间内还好,舒适,也有景观。

   露台上,看眼前的小景,分不清个数,却足够可爱。

    味道,也是清香的。

    这一天,因为少女峰的体验,而如此特别。

阅读(15)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