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瑙河连接的三国 · 瑞士篇】 D16,徒步菲斯特山悬崖步道和巴赫湖,见到少女峰,见到茵特拉肯小镇

0

    D16,2025年8月3日,瑞士,继续宿格林德尔瓦尔德小镇,乘坐菲斯特缆车登上菲斯特山,见到少女峰的真面目,徒步悬崖步道和巴赫湖,傍晚的茵特拉肯小镇别有一番韵味

    格林德尔瓦尔德小镇,艾格山与心灵度假村,会连住两晚。
    也就是说会连续吃两日酒店的早餐。
    食物是丰富的,问题是喜不喜欢。
    服务也是亲切的,每位客人都会分发一杯用当地水果现榨的果汁,不耐酸的人不太能接受。
    林林总总的食物面前,各种营养都超标,旅行是对耐力和体力的一种考验,对肠胃又何尝不是。

    早餐后出门,直接面对雪山。

    要去的菲斯特缆车站,要稍稍爬一点坡。

    看见车站的同时,也看到天空上的滑翔伞,飞翔中的,是早起的人们。

    购买缆车票时,也掏出了东北老乡的瑞士旅行通票,好没好用,不太记得了,但衣襟是有儿童优惠的,比成人优惠许多。

    上了缆车,美景又开始放送。

    像神的座椅一样造型的山,是艾格峰(Eiger)
    艾格峰海拔3967米,是阿尔卑斯山脉的三大北壁之一,以险峻的北壁著称,平均坡度70度,垂直落差1800米,被称为欧洲第一险峰。

    艾格峰的北侧陡峭如刀削,积雪难以堆积,尤其是从格林德瓦等小镇这个位置望过去,身姿巍峨,冰川景观极具冲击力,是阿尔卑斯山视觉符号之一。

    人类首次从北壁登顶,是1938年,此后吸引着无数登山者前来挑战,留下诸多传奇故事,所以这处北壁被视为登山界的 “终极考验”,也成为文学、影视创作的灵感来源,如《艾格峰北壁》这部电影,就讲述了其攀登历史中的悲壮故事。

   缆车越升越高,看到的景色无时不在变换。  

    渐渐与巴赫拉格瀑布(Bachlager )同高。
    这个瀑布属于罕见的上部并排双瀑布,主瀑布长136米,水源源自巴哈尔普湖,最终经多条河流汇入北海,是格林德瓦菲斯特区域自然景观的代表之一。

    缆车上还看到正在玩山地卡丁车的人,很是羡慕,尤其是衣襟。
 
    随着高度的增加,艾格峰北壁显得更加雄伟了几分,下方的高山草甸和木屋交织错落,整体的画面感是非常美的,尽管是透过缆车玻璃拍的图。

    巴赫拉格瀑布的上游,也能看得清清楚楚,但却只是溪流

    缆车的终点站就在前方了,那些排队的人,是在排刚刚看到的山地卡丁车。
    徒步完成时,也想通过山地卡丁车下行,结果发现队伍还是排得很长,就放弃了。

    下了缆车,再来拍缆车,缆车是在瑞士旅行的一部分,各种体验。
    车厢上的德文Raclette Stübli,Raclette是瑞士传统奶酪火锅,Stübli为小酒馆 / 餐厅,所以这是拉克莱特奶酪小馆的广告

    山峰一座接着一座,其中应该有少女峰。

     还有人在玩飞鹰滑索项目,此时也只能表示羡慕。

    牛的出现,更是亮点。

    飞鸟,此时未免混乱了些。

    还是有牛的画面,更和谐,更美观。

   菲斯特悬崖步道,看着是挺玄乎的,正所谓冒险之巅。
 
    走在上面,其实并没什么害怕的感觉。

    反而是从远处看正走在步道上的人,更有敬畏感。

    这一处石壁,确实很特别,直上直下的陡。

    步道的终点,是观景台,很多人在排队。
 
    既然人们愿意排,那肯定有其中的原因,所以这个队,咱也跟着排起来。

    排了大概半个小时吧,一边排队一边看风景,时间也不难打发。

    天气算是不错的,云雾飘来飘去,但山峰却没被遮挡住。

    所以这个队,排得才有希望。

    谁都希望排到时,有个好运气。

    果然如希望的那样,天空有一块是蓝的,而且刚好在群山之上。

    为了这个景,这队是排得很值。

    连成线的雪山,其中有一座是少女峰,可能是衣襟身体右侧最高的那座。
    少女峰的德语名称为“Jungfrau” ,在德语中,意为 “处女”、“少女”,所以这个瑞士著名山峰就是其德语名称的直译。少女峰是阿尔卑斯山脉的标志性景观之一,海拔4158米,2001年与阿莱奇冰川一同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24年入选首批 世界旅游名山。

    观景台正对着的方向,理论上应该就是少女峰。

    所以,为了这几张图片,排队半小时,非常值得。

   观景台附近,有这些山峰的确切位置和形状图,但是脸盲之人,就算山峰实物摆在面前,还是对应不起来。

    更何况,人动起来,山峰的形状也跟着变了,没有完全一模一样的角度。

    运气也实在是太好了,天空基本上是阴的,只有那一排山峰的上空有蓝天,就算有云,也能很快飘散。
  
    要是再加上滤镜,就更加好看了,但却会丢失一些真实感。

    衣襟空着肚子,难免没力气,又是一杯热巧克力下肚,这才能提提精神。
    立于牛群边喝一杯,这种体验也是独一无二了。

    开始走步道了,目标是巴赫湖,很多人都在朝那个方向走。
    这里的牛太多了,与雪山融为一体,至少在画面里,是相互成全。

    人也在画卷中。

    人在高山上,看山看云,当然也看花,小小的野花。

    眼神与镜头,此时又变得不够用了。

   还有牛,也是要追的。

    牛脖子上都挂着铃铛,叮叮当当地响个不停,满山都是铃声。
    此时才真正明白为什么纪念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铃铛。
 
    那片蓝天一直在,时大时小。
    有光透进来,便有风景。

    一边走一边拍,渐渐被衣襟拉下,拉得越来越远。

    此时已经顾不上许多了,小花也重要,也不能拉下。

     这无言的铃声,正是无声的召唤啊。

    野花连成片,构成最是让人放松的画面。

    与自然一样放松。

    白花大蓟,因为身材相对粗壮高大,而总是挤进镜头中。叶片边缘的剌,看着特别尖锐。
    白花大蓟在民间也被称为 “鸡母刺头”,是一种兼具药用价值的植物,具有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等功效。

    小景,大景,跳跃着,接连放送。

    水边的白色小点点,放大了看,正是前日在利菲尔湖边看到的羊胡子草,大概是水汽大的原因吧,比较收敛,没打开。
    羊胡子草的显著特征是种子成熟后会分裂出状如棉絮的白色细丝,这些细丝能随风飞散以传播种子,因此外观极具辨识度。羊胡子草常生于石岩陡壁向阳处,喜温暖和强光照,兼具一定的药用价值,其根可祛风散寒、通经络、平喘咳,花能平喘止咳。羊胡子草的分布较广,在中国也有生长,但在中国却没发现过。

    与一对显然来自韩国的年轻人基本同步,发现他们拍照取景的点,正是自己想要的,于是跟着摆拍了一张,辽阔、大气。

    然后继续专心拍自己的小花。

    小小的花世界,魅力无穷。

    为之仔细端详。

    也为之放眼四望。

    视线一时近一时远,一时收一时放。

    无序,却有度。

    或许混乱,却让心安静。

    其中花萼呈囊状,带有紫色网纹的,是白玉草,属石竹科蝇子草属,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这几天没少拍,此时才知其名。
    白色的花瓣从花萼中伸出来,整体造型别致,如同一个个小灯笼。白玉草不仅具有观赏价值,幼嫩植株可作野菜食用,根部富含皂甙,还可代替肥皂使用,同时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
    当然,白玉草在中国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也有分布,以后多留意。

    颜色很深的这位,是北乌头,属于毛茛科乌头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草乌、五毒根、鸡头草等。
    北乌头的块根含乌头碱等剧毒成分,炮制后可入药,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效;同时也是高效的天然农药原料,可防治多种病虫害。

    此时的牛,尽管静观,各自忙碌的人群。

    相比之下,牛更自在,人却各有目的。

    而同样是牛,长在这里与长在别处又不同,对比总有,在人心里。

    对比,也在光里,有光与没光,还真是天差地别。

   本次徒步的终点,是巴赫湖。
   此时,终于追上了衣襟,但模特还得自己上。

    湖水虽谈不上很特别,但却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仔细端详。

    休息的地方,除了大的巴赫湖,还有几面小的池水,都是拍照的好角度。

     主要是雪山,为这些水增添了不一样的颜色和味道。 

    云雾间,一时模糊一片,一时又露出惊喜,可谓无限。

   往回走了,还是一边走,一边追花。

    漫山的花。

    如果不拍下,还能它们记得吗?

    如果不拍下,还能记得2025年夏季的这些高山和白雪吗?

    拍了,野花会记得。

   拍了,此文也记得。

    艾格峰更会记得。

    天空也记得,以及天空之下的光亮。

    风会记得,草会记得。

    镜头记得,文件夹记得,磁盘记得。

    爱拍片,大量拍片,虽然拍的时候不累,但整理的时候,是真的累。
    正是因为这样的累,所以才有更深刻、更深层次的记忆,留了下来。

   听着牛铃声,追着雪山的方向,大步向前走。

    一直走回到缆车站,排着长队的,还是山地卡丁车,原本盘算好的下山方法,立马被否定,还是乖乖地坐缆车下山吧。

    缆车上,继续看山,总是壮观。

    看山下,瑞士版本的田园,不是世外,就是世外。

    还看到羊,浑身洁白。

    缆车给予的角度,再一次满足了没小飞机可飞的人。

    回到镇上,回到酒店餐厅,点了丰盛的套餐,犒劳半日的户外徒步。

    房间里,露台上,继续拍小物,美物。

    只要想,便触手可及。

 
    简单休息后,又走出房间门,准备开上车子出去逛逛。
    这一次,有时间细拍停车场边的那些玫瑰果了。

     很大个头的玫瑰果,估计有些是熟到可以吃了。
 
    驶出格林德瓦尔德小镇,前往茵特拉肯方向。
    又是瑞士田园的景象,连续放送中。

    车子经过一大片绿地,名为荷黑马特广场,是一片开阔的绿地,原为修道院庭园。这里视野极佳,可眺望少女峰,也是滑翔伞运动的热门降落点。
    广场边的长条型建筑,原以为是公共建筑,没想到却是维多利亚少女峰温泉大酒店,其典雅奢华的风格,无疑成为了因特拉肯的地标建筑,韩剧《爱的迫降》曾在此取景。

    一些信息说这里有一处大瀑布,开着车子追过去,发现并没什么看点。

    还不如野花,更好看。

    于是折身回到茵特拉肯小镇,把车子停下来。 
    走到车站前。

   茵特拉肯小镇,总算是打过卡了。

    时间还早,毕竟来到了茵特拉肯,还是要深度走一走的。
    走了没几步,就走到了河边。

    是阿勒河(Aare River),河水非常清澈,颜色尤其漂亮。
    阿勒河是瑞士境内的重要河流,贯穿茵特拉肯小镇,连接着图恩湖与布里恩茨湖,也是茵特拉肯 “两湖之间” 这一名称由来的地理佐证之一。
    茵特拉肯,Interlaken,拉丁文意为两湖之间
 
    河边,人们在乘凉休息,鸭子也是,而且还是毛绒绒的小鸭子。 

    也有鸭子家族。

    从林德波尔河大酒店(Lindner Grand Hotel Beau Rivage)门前飘过,是当地一家极具代表性的五星级酒店。
    看中的,是建筑风格的典雅大气,充满欧式复古风情。

    还走近了一间教堂,时间晚了,没更靠近,远远地瞄几眼了事。

    身边的冰淇淋店,就不能错过了。每人来上一筒,清凉又甜蜜,足以抵平旅途中的疲累。

    还有花,绣球花,这一年,与绣球花是真的太有缘。

     就是这样的茵特拉肯小镇,来过,见过。

    风,也吹过。

    回到格林德瓦尔德小镇,因为午饭吃得晚也吃得饱,不想再吃大餐了,翻出行李中的电煮锅和背了许多天的方便面,简单解决,也是一种幸福和满足。

    其实,办入住时,酒店工作人员特别强调不可以在房间里煮东西,人的心理机制中有一种叫做逆反,工作人员的警告,此时成了一种暗示,非做不可。
    而工作人员的提醒,正是因为瑞士的高物价。早听说一些人来瑞士旅行,会专门背上很多方便面以控制成本。所以此时,是双生的理解。但理解归理解,在不对房间环境造成破坏的情况下,自己愿意,这份选择的自由,还是可以有的吧~~~
    任何时候,都是在选择,就比如,此时,人在瑞士……

阅读(29)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