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8,2025年7月28日,走进中世纪古城罗腾堡,走进孤独星球封面,走进圣诞村
慕尼黑的早上,酒店的早餐,品类无外乎老外喜欢的那些,填饱肚子还是没问题的。
有热水,可以泡上一杯茶,便是满足。

直接离开慕尼黑,前往罗腾堡。
其实并不知罗腾堡是什么样的存在,但既然是旅行社设计的路线,照着走就是了。

路上,看得最多的是玉米,辨识度极高。

还经过一片向日葵田,可惜是在路对面,只能是眼巴眼望一下。
同时来同地旅行的朋友,都有亲近向日葵拍照的图片,但我们却只经过了这一处,而且还是够不着的状态,说来也是奇怪。
到了罗腾堡,找到停车场,这才反应过来,这里不是城市,而是古镇。与被现代都市包裹的古城古镇不一样,这里是独立的存在,保持了原始韵味的纯粹。
而且应该是热门古镇,停车场设在城墙外,是旅游管理需要。
在停车场停好车,然后拖着行李前往酒店。
路不长,十几分钟。但因为路不熟,感觉是绕了个大圈,而且还下着雨,砖石的地面也不平整,行李拖得极为吃力。后来反应过来,车子其实是可以开进古镇里去的,酒店都会告知如何停放,甚至酒店会有指定的停车位。但因为给我们设计路线的旅行社工作人员并不知晓这一点,所以指引我们将车子停在城外的公共停车场,人再拖着行李走进去,是个非常蠢笨的设计。

一手撑伞,一手拖行李,走出一身的汗,这才找到酒店。

酒店名为阿尔特斯布劳豪斯酒店(Hotel Altes Brauhaus garni),处于古城核心区域,到主要景点都很近。其建筑可追溯至中世纪,部分客房保留了原始木梁结构和斜顶设计,与古城整体风格完美融合。
还未到入住时间,所以只能是先放下行李,然后开始古城内的闲逛。

走出酒店,经过的小巷,有些些童话的意思没?这条路,这一天,来来回回走过好几次,屡走不厌。

古城的韵味,与这几天走过的都市,显然不一样,更舒服,更是游客喜欢的调调。

因为衣襟不吃西式早餐,什么也不吃,就连牛奶也不喝,所以做家长的,总担心自己的孩子会饿,所以先找家餐厅,把午饭给吃了。

然后,开始了正式的闲逛。
此时,要重点介绍一下罗腾堡这座古镇了。
罗腾堡的全名为陶伯河上游罗腾堡(Rothenburg ob der Tauber),是德国巴伐利亚州北部的一座中世纪古镇,因城内建筑屋顶多为暗红色而得名,意为红色城堡。这座始建于9世纪的城市,是浪漫之路和古堡之路的重要节点,以保存完整的中世纪风貌、圣诞文化和童话般的街景闻名于世。
罗腾堡位于陶伯河上游河谷的高地上,周围环绕着起伏的丘陵、森林和沼泽,自然环境优美。陶伯河从城边蜿蜒而过,形成天然屏障,其支流罗腾布伦纳河穿城而过,为古城增添了灵动气息。城外的陶伯河谷是徒步和骑行的热门区域,游客可沿河谷步道欣赏田园风光,其中的双桥是中世纪贸易路线的遗迹,二战期间被毁后按原样重建,现为观景胜地。
腾堡的历史可追溯至9世纪,公元1195年成为凡尔登主教的驻地,13世纪发展为神圣罗马帝国的自由市,商贸活动繁荣。1631年,天主教军队首领蒂利将军占领罗腾堡后,市长努什通过喝下3.25升葡萄酒拯救了城市,这一传奇故事至今在议员酒店外墙的机械钟表演中重现。三十年战争期间,罗腾堡虽遭受破坏,但战后通过严格的建筑保护政策,逐步恢复了中世纪原貌,成为欧洲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
从游客的角度来说,来到罗腾堡,都有哪些景点可以逛呢?
其一是古城墙与塔楼
罗腾堡拥有德国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中世纪城墙,全长约2.5公里,高6-7米,沿线分布着42座塔楼。这些城墙始建于12世纪,14世纪扩建,现存部分为13-16世纪的遗迹。游客可沿城墙顶部的木制栈道漫步,从罗德门至克林根门,沿途俯瞰古城全景和陶伯河谷。
其二是市集广场与市政厅
市集广场是古城的中心,周围环绕着哥特式与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市政厅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建于13世纪的哥特式钟楼和16世纪的文艺复兴式翼楼,其塔楼高60米,登顶可眺望全城。
其三是圣雅各布教堂
这座哥特式教堂始建于1373年,耗时150年建成,内部珍藏蒂尔曼・里门施耐德雕刻的圣血祭坛,相传供奉着基督的圣血。教堂的彩色玻璃窗和管风琴演奏也值得关注。
其四是步云莱
位于老城南部的Y字形路口处,是罗腾堡的标志性景观。彩色半木结构的房屋、鹅卵石街道和小型喷泉构成的童话画面,曾被《孤独星球》选为德国版封面的取景地。
其五是圣诞主题体验
有一家名为凯思沃尔法特的圣诞商店,是全年开放的圣诞主题商店,内有3万多种德国传统装饰品。店内还设有德国圣诞博物馆,展示5000余件跨越几个世纪的圣诞藏品,包括古董圣诞树、胡桃夹子和手工玻璃球。
古城内的圣诞市场,于每年11月21日至12月23日举办,界时,市政厅广场至教堂广场的区域会化身为圣诞仙境,50余个摊位出售热红酒、姜饼、手工木雕等,期间还有圣诞音乐会、灯光秀和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工坊。
此外,还有城堡花园、中世纪犯罪博物馆、玩具博物馆等景点,供游客选择。
罗腾堡全年举办多种文化活动,其中最著名的是圣诞市场和夏季的中世纪节。圣诞市场期间,古城被灯光和装饰笼罩,游客可体验传统圣诞习俗,如制作姜饼、聆听圣歌。夏季的中世纪节持续10天,全城居民身着古装,重现中世纪市集、比武和游行场景。
因为没有自己做功课,旅行社提供的只是其中的部分信息,所以人在古城中,更多是靠着感觉走。
先找到城墙入口,登上去。

然后就在城墙上面走,看到的景,果然变得不一样了。

走到下一个城楼,爬上高处,俯瞰这座中世纪古城。
差不多是经典的角度吧,红色的屋顶连成片,果然是童话世界。
城门、城墙,城里、城外,都是这座古镇的特别之处。

连成片的房屋,远处的教堂尖顶,共同构筑了古镇的风景线,像油画,也像明信片。

此时仅管按动快门,横与竖,怎么构图、取景,都是标准版本的答案。

这样的景观,又有谁会不喜欢呢?

雨停了,蓝天显现,此时用手机拍图,也很美。

透过窗子拍照,是被当今年代的人们追捧的框架感。

在古城墙上一直走一直走。

可以成就各种拍摄需要,框架感更是信手拈来。

墙处,大树林立,其中基本上都是果树。

具体并不懂是什么果子,是核桃也不一定。

雨后的果子上,挂着水珠,水灵灵的,此时好看是关键。

红色的小果子,看着像山楂,却比山楂小很多。

满满当当地,挂在枝头,是真的好看。

为了这些果子,镜头一次次地伸出墙处,缝隙再小也没关系。

美图,一次次成就。

拍花红柳绿,也拍衣襟。孩子经管在身边,才可实现拍照自由,还是这种感觉好。

城墙上的塔楼细节也记录一二,但不多,也记不全。

更多的视线,是投给了古城的。
那些房屋、那些街道,怎么就那么特别、那么好看呢?

在这样的城墙上走,又凉快,又不挤,又不累,真的很舒服。

走得绕有兴致。

从城墙上看古城的角度,是与人在古城中,完全不一样的。

相当于说是无人机的效果,尤其对不会玩无人机的人来说,这样的角度很是难得,所以更加珍贵。

城墙上,还发现一些标牌。

这些标牌大多是人名,有些还包含日期等相关纪念信息。
这些留名大概与修复捐赠有关,罗腾堡城墙在近现代尤其是近40年,经历过逐步修复,为感谢和纪念那些为城墙修复工程提供资金、物资或其他支持的捐赠者,会将他们的名字或相关纪念名称刻在城墙的标牌上。无论是个人、家庭,还是来自其他城市甚至其他国家的捐赠者,只要参与了城墙的修复捐赠,就可能获得在城墙上留名的机会,以此认可与纪念他们对保护这座中世纪历史遗产的助力。
继续城墙上的徒步,每一次按动快门,都是有意义的。

甚至可以说,都是在自制明信片。

果树,换成了城外人家的院落。树上的果子,也换成了日常性的水果。

看得眼馋,如果可以够到就好了。

应该是不打农药的吧,果子的外形并不完美。

此时,请接受果子的这些缺陷。

差不多是将能走的城墙全部走完,回到地面上。
路过的人家墙头,被葡萄坠满,太好看了。

做为有葡萄情绪的人,自然喜欢得不得了。
又看到被打扁了的树,贴着房屋的外墙生长。

而且不是普通的树,还是会结果的树。
结的还是不小的果,可以吃的果。

用葡萄树来装饰,是更多人家的选择。

这样的古镇,你能说不喜欢吗?

葡萄树下,挪不动步。

真的,太难了。

就是这样的古城,为葡萄香,而一步三回头。

花儿,也好看,此时却没有葡萄抢眼了。

如果镜头再拉近些,会不会更好呢?

高处,还是果树。 
或者说,是树上的硕果。

走着走着,就走近了罗腾堡的圣雅各布教堂。
圣雅各布教堂是罗腾堡最具标志性的宗教建筑之一,始建于1311年,耗时约170年,直至1485年才完全落成,见证了这座城市漫长的历史变迁。
教堂属于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外观以高耸的塔楼为显著特征,塔楼高度达67米,登顶后可将罗腾堡古城的红屋顶与陶伯河谷的景致尽收眼底。教堂主体采用当地浅色石灰岩建造,历经岁月打磨,石材呈现出古朴厚重的质感,与古城整体的中世纪氛围和谐相融,大尺寸的彩色玻璃窗更是哥特式建筑的经典元素。

绕着教堂走,试图找到入口。
还真的不太好找。

一边绕着教堂走,一边看教堂的细节。

就一座中世纪的古城来说,这座教堂的体量着实巨大。

绕了大半个圈,终于找到了入口。

进入教堂内部。
教堂内部珍藏着诸多艺术珍品,其中最负盛名的是蒂尔曼・里门施耐德创作的圣血祭坛。相传祭坛供奉着基督的圣血,其木雕工艺精湛绝伦,展现了中世纪晚期德国木雕艺术的巅峰水准。
此外,教堂内的彩色玻璃窗也极具价值,这些玻璃窗多创作于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以色彩与图案讲述圣经故事,当光线透过玻璃洒入教堂内部时,会营造出神圣而梦幻的氛围。
祭坛上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活,从宗教故事场景到人物的表情姿态,每一处细节都充满艺术感染力。

在教堂外,还看到罗腾堡的模型,每一条街道、每一幢房屋,都有标注。

其中当然不会少了这间圣雅各布教堂。

在宗教与文化层面,圣雅各布教堂长期以来都是罗腾堡居民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无数弥撒、婚礼与宗教庆典在此举办。同时,作为古城核心建筑,也是游客了解罗腾堡历史与宗教文化的关键窗口,吸引着全球艺术爱好者与历史研究者前来探寻。

教堂地处罗腾堡古城的中心区域,周围环绕着中世纪风格的建筑与狭窄的鹅卵石街道,从这里步行即可抵达市集广场、市政厅等其他重要景点,是游览古城时不容错过的一站。
做为认真的游客,当然不会错过,任何角度都不想错过。 
离开圣雅各布教堂,继续往市集广场的方向走。

圣诞元素的出现,说明又摸到了一处地标。

既然是圣诞主题商店,当然要进去逛一逛啊。

就连橱窗也是一景。

商店里,眼神是不够用的。

太多太多商品了,看不过来。

挑喜欢的角度,拍图过瘾。

以自己的方式,沉浸在童话气氛中。

其中的布艺,感觉与中国百姓的需求还是贴合的。

做为家居装饰的可爱成分,更是铆足了劲的。

这些商品,总有一些,是能打动你的。
德国传统的布谷鸟钟,当然也少不了。
这些钟表以德国黑森林地区的木屋为原型设计,采用精细的木雕工艺,造型充满乡村风情 —— 屋顶、小窗、松树、小动物雕像等细节生动逼真,还带有布谷鸟钟标志性的链条与松果状配重。
又走到了方济各会教堂,也是古城内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教堂始建于1285年,最初为天主教方济各会的宗教活动场所。中世纪时,是方济各会修士修行、布道的核心空间;宗教改革后,转为新教教堂,延续其宗教功能至今,见证了罗腾堡从中世纪到近代的信仰与城市变迁。
教堂属早期哥特式建筑,外观以朴素的本地石材构筑,线条简洁庄重,没有过度华丽的装饰。与明星教堂圣雅各布教堂相比,塔楼更显低调古朴,与古城的中世纪氛围浑然一体,宛如一部沉默的历史书。

走进教堂,能感受到哥特式建筑对垂直感与空间延伸感的追求,拱顶与立柱撑起开阔的内部空间。
教堂内保留着原始的木质圣坛屏,中世纪时用于分隔俗人区域与修道士区域。虽历经数百年的时间打磨,仍能从中窥见中世纪工匠的精湛技艺。 
在古城中晃,方向一度错乱。
看到的黄色建筑是塞贝尔塔,是罗腾堡古城墙的重要城门塔楼之一,兼具防御功能与景观价值。塔楼外观以明亮的黄色为主,搭配醒目的大型钟表,是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可登顶塔楼,从更高的角度俯瞰罗腾堡这座中世纪风格古城的街巷与红屋顶景观。

走着走着,又走到古城之外,视线被绿色填满。

又被墙上的那些葡萄吸住,动弹不得。

这一串一串的葡萄,是诱惑,更是明晃晃的勾引。

怎样为之留连,都是有理的。

爬山虎也不甘示弱,织成更大的景,引人驻足。

继续向着市集广场的方向靠近,接近罗腾堡市政厅所在的核心地带。
这里是古城的中心,街道两侧林立着色彩明快的中世纪半木结构建筑,整体充满浓郁的中世纪童话小镇氛围。

有塔楼的建筑,属于旧市政厅,从这个角度,塔楼的部分看不太出来。
建筑整体具有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外观洁白,塔楼高耸,是罗腾堡市集广场的核心建筑之一,也是古城的标志性景观。

两侧的小尖塔是哥特式建筑的典型装饰元素,常以精致的雕刻和向上延伸的造型,增强建筑的垂直感与庄严感,丰富立面的艺术层次,营造出向天空攀升的视觉效果与宗教氛围。

紧邻的新市政厅,侧面,呈现出文艺复兴风格的特点,外观古朴典雅,也是罗腾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建筑之一。

市政厅正面前方的台阶上,有一队人,正在排练,目测,无法判断是当地人,还是像衣襟一样来研学或比赛的其他团队。

人们席地而坐,为表演者助兴。

表演的、观演的,都很认真。

从市集广场往下方望过去,是另一个古城的标志性景点,上过孤独星球封面的布云莱,当然此时只是瞭望,要走近了,才能看到全貌。

往布云莱的方向靠近,经过的建筑,属罗腾堡典型的中世纪半木结构建筑。

罗腾堡作为保留大量中世纪风貌的小镇,这类红墙搭配木构架、坡屋顶的建筑十分常见,它们或是民居,或是商铺,共同营造出童话般的古镇氛围,展现着中世纪建筑的独特美学与历史韵味。

经过甜品店,来上一筒,无疑是对衣襟的讨好。

经过的商店橱窗,是不是老喜欢了?

在这样彩色的童话世界中,走得轻松又愉快。

更何况,总有葡萄的陪伴。

被鲜花装饰的窗台,也在释放巨大的魅力。

随便哪里,都在透露着来自中世纪的信息。

此时,商店里的商品,会把情绪拉回到现代,所以远离,视而不见。

更接近布云莱了。

原来,布云莱就是这里。

却,初来乍到,只拍了其中的一个角,没拍全。

而且是认认真真地拍了好几组图,几乎没一个是拍全了的。

拍自己,也拍其他游客。

然后,以为打卡完成,决定回酒店了。
继续走在童话里的街道上,往酒店的方向靠近。

经过绣球,很新鲜的绣球,又停下来拍照。

回到始建于中世纪的酒店,终于拿到了房卡。

有衣襟专用的小床,很是体贴。

坐下来翻手机, 发现刚刚的布云莱没拍好。
天色还早,决定过去重新拍,于是又走出酒店。

商店里的花衣裳,是不是也要关注一番呢?夏天,欧洲人也会穿得花花绿绿的,美着呢~~~

酒店离布云莱,真的不远。
这一次,从这个角度,是将这一处网红拍全了。

换人来拍,角度又变了,布云莱又成了半个。
为什么如此偏执这处布云莱呢?
步云莱是罗腾堡最具标志性的景点,堪称中世纪童话风貌的缩影。
确切的位置是老城南部,石板路在此呈Y字形分叉,一侧通往古城东门的西贝斯塔,另一侧下坡通向古城外的考泊尔策勒门。路口环绕着色彩斑斓的传统半木结构房屋,搭配小巧的喷泉,整体画面如同从童话书中走出来。
做为罗腾堡的明信片担当,这里曾登上《孤独星球》德国版封面,是全球游客心中的必打卡地。在迪士尼1940年推出的经典动画《匹诺曹》中,描绘中世纪欧洲建筑的场景,就复刻了步云莱的风貌,让这里多了一层动画原型地的浪漫色彩。
所以,不惜脚力两次前来,是正确的。

从这里下坡,通过考泊尔策勒门,来到城外。
走进了世外桃源。

花儿招摇,极尽绿意,极尽可爱。

每一幅,都可以拿来设为桌布,或屏保。

果子,红透了脸,成了田园中的亮点。

还挂着雨球,特别美。

这样的果子,是不是想摘了尝尝呢?

换成黄色的,又如何,是不是也馋?

明知,这些果子大抵是没人摘的,留给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像不是音符在跳动?

明显把树枝都压弯了。

地上,果然掉了许多果子,刚刚的猜测没错的。

这就是城墙边的世界,若不是脚步足够勤奋,怕是会忽略这些景致。

还有树莓,家乡的山林间很常见,但那是遥远的过去。

还有像是蓝莓的果子。

之所以会来到城墙外,是为了追逐一处喷泉,后来发现信息有误。

又走回到古城里面,还是那些彩色的街道。

再来一筒冰淇淋,为衣襟注入新动力。

这些年,为父女俩拍下了无数温暖的瞬间,旅行的路上当然是好时机。

商店的橱窗,也是喜欢的画面。

罗腾堡的甜品灵魂——雪球,此时也出现了。
这种甜品起源于中世纪,最初是婚礼等庆典的象征,如今成为游客必打卡的标志性美食,甚至被称为圣诞城的味觉符号。
其制作工艺,是将酥皮面团切成细条,缠绕在木签上油炸至金黄,外层撒上糖粉或淋上巧克力、坚果碎,部分还会填入朗姆酒渍葡萄干或杏仁酱。
这样的雪球,看着是真的甜,尝就算了,太甜了。

又走到了市集广场的位置,大提琴的出现,让场景焕然一新。

此时的合影,是可以满足的。

市集广场边,再一次拍照留念。

一直在追逐甚至追到了城外却不得的圣乔治屠龙喷泉,此时出现了。
其顶部雕刻的圣乔治屠龙的经典形象,正是是罗腾堡具有代表性的景观之一,与小镇中世纪的童话氛围相得益彰。
圣乔治是基督教重要圣徒,传说他斩杀恶龙、拯救被献祭的少女,象征正义战胜邪恶,是中世纪欧洲广泛崇拜的圣徒之一。
至此,要打的卡,基本上完成了。

又经过一家圣诞用品商店,趁着关门前,赶紧进去看一看。

万没想到,里面的空间超出想像的大。

商品更是多得看不过来。

其中的小可爱,太多太多了。
被营业员催着赶着,走出那家商店。
又被户外来自植物的清新,滋养着。

第三次,靠近布云莱,经典果然是经典啊,同款的冰箱贴也入了一枚。

对罗腾堡的印象,只有开始,没有结束。

此时,花儿也表示赞同。

在如此氛围的童话世界中,一日逗留,甚至还可以更久。

晚餐,不记得具体是哪家了,环境还好,客人也不多。

点了,还是大肘子,来了德国,肘子尽管自由。

还添了一些水果,其中还有特别容易吸引注意力的红醋栗。

在罗腾堡的这一晚,睡得格外踏实。
阅读(7)